哥林多前书导论

圣经注释 / 工作神学项目出品

和哥林多前书相比,在新约中再没有其他的书信可以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实践基督信仰提供了更为实用的图景了。职业与呼召、工作的永恒价值、克服个人局限、领袖与服侍、技能和恩赐的培养、公平的薪酬、环境护理、金钱和资产的使用等话题在这一卷书信中的描述都相当突出。而所有这些话题归结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视角:爱。爱是在基督里一切事工背后的目的、方法、动力、恩赐和荣耀。

哥林多城(哥林多前书)

使徒保罗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一封书信,写于他第二次宣教旅程之中(主后48-51年),是基督徒处理日常挑战的实用神学宝藏。它为挣扎于现实生活问题中的基督徒提供了保罗的教导,包括如何处理在效忠不同使徒上的纷争、阶级的差异、个人自由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以及处理如何带领一群多元群体完成共同使命的困难。

在保罗的时代,哥林多是希腊最重要的城市。横跨连接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大陆的地峡,哥林多控制了东边的萨罗尼克湾和北边的科林斯湾。商人们都想要避开伯罗奔尼撒延伸区周边艰难而危险的海上旅途,所以罗马和西方帝国之间,以及地中海东部港口之间流通的大量货物是靠跨越这块地峡来运输。由于几乎所有的货物运输都要经过哥林多城,因此她成为了希腊帝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之一。比保罗年长但同时代的斯特雷波记载说:“哥林多城因其商业而被称为‘富有’,由于它坐落在交界地峡,控制着两个海港,一个直通亚洲,一个直通意大利。它使相距甚远的国家之间的商品流通变得更加便捷简单。”[1]

由于自由奴隶\退休军人\商人和零售商都涌入城市,哥林多城在第一世纪中叶期间有着一种类似“暴发”城市的氛围。虽然在古代社会,我们现在所称之为“向上流动”的机会是难以看到的,但是哥林多城是一个可以使之成为可能的地方,只要一点点运气,努力工作,就可以建立自己的事业,享受相当舒适的生活了。[2] 这得益于哥林多城独特的社会风潮。这个城市自称为繁荣自足的城市,它的核心价值是“追求成功的商业实用主义。”[3] 现今世代的许多城市都向往这样的社会风潮。

哥林多教会和保罗书信(哥林多前书)

保罗于主后49/50年的冬天到达哥林多[4] 并在那里住了一年半。保罗在那里时,以少年时学会的技艺编织帐篷又或是做皮革手工供养自己[5] 使18:2),在亚居拉和百基拉的作坊里面工作(参见林前4:12)。虽然他作为一个宣教士本可以从一开始就领受全时间工人的支持,正如他后来所领受的一样(使18:4,林后11:9),但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9章(见下文)里阐明了自己如此做工的原因。

不管怎样,保罗在会堂里所作的安息日讲道很快就结出了果子,于是诞生了哥林多教会。当保罗写哥林多前书的时候,当时的教会人员组成估计不超过一百人。一些是犹太人,但大部分是外邦人。他们在两三个比较富有的教会成员家中聚会,但是大部分成员来自底层阶级,属于任何城市里聚居在中心的主要人群。[6]

即使是离开了哥林多之后,保罗依然热切地关心着教会的发展。保罗在写哥林多前书之前至少还给当地的会众写过一封信(林前5:9),回应他离开之后教会出现的问题。革来氏家里的成员,可能因为商务事宜前往以弗所,拜访了在那里的保罗,并且向他报告了哥林多教会在许多观点上分党结派,面临着分裂的危险(1:11)。哥林多人习惯了企业风格,彼此相争的群体围绕各自偏爱的使徒成立党派,要为自己赢取地位(1-4章)。由于在个别信徒性淫乱和商业道德问题上的严重分歧,许多信徒已经起来抗议(5-6章)。然后,教会的另外一群代表带着书信到来(7:1,16:17),在一系列的重要事宜上征求保罗的意见,例如性和婚姻(7章),吃拜过偶像的肉的规矩(8-10章)以及礼拜形式(11-14章)等等。最后,保罗也从这些人中,可能是从阿波罗那里(参见16:12),了解到哥林多教会中有一些人否认信徒将来的复活(15章)。

这些问题几乎很难从学术讨论中发展出来。哥林多信徒想要明白作为基督的跟随者,应当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行事为人。保罗通篇都在回答各种问题,使得哥林多前书成为新约中最实用的书卷之一。

Strabo, Geographica 8.6.20.

Donald Engels, Roman Corinth: An Alternative Model for the Classical Ci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0), 49.

Anthony C. Thiselton, The First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A Commentary on the Greek Text, New International Greek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0), 4.

Gordon Fee, The First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7), 5.

Ronald F. Hock, The Social Context of Paul’s Ministry: Tentmaking and Apostleship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80), 21–22.

Wayne A. Meeks, The First Urban Christians: The Social World of the Apostle Paul, 2nd ed.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