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記與工作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重建聖殿(以斯拉記1:1-6:22)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以斯拉記的開頭記載了波斯王古列的一封詔書。詔書允許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公元前587年被巴比倫人毀掉的聖殿(拉1:2-4)。詔書的導言明確了它宣佈的時間:“波斯王古列元年”(公元前539-538年,即波斯打敗巴比倫後不久)。它還向我們介紹了以斯拉記-尼希米記的主要主題之一:上帝的工作與人類工作之間的關係。古列王通告“爲要應驗借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因爲“耶和華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拉1:1).古列作爲國王做了他的工作,以達到他個人和帝國的目的。然而,這卻是上帝在他裏面工作的結果,爲要達成上帝自己的目的。在以斯拉記的第一節經文中,我們感受到是上帝在掌權。但他選擇通過人類,甚至外邦人來完成他的旨意。

今天的職場基督徒也相信,上帝可以通過非基督徒和世俗機構的行動和決定工作。不管古列本人是否承認,他都是上帝所揀選的器皿。同樣,不管我們或他們承認與否,我們的老闆、同事、客戶和供應商、競爭對手、監管機構或無數其他參與者的行爲,可能也會推進神國度的工作。這應該攔住我們,不至於陷入絕望或者傲慢。如果你在工作場所看不到基督徒及基督教價值觀,不要絕望——神仍在工作。另一方面,如果你認爲你自己或你的組織是基督教德行的典範,當心!上帝可能通過那些與他的關係不太明顯的人做成更多的工作。當然,上帝通過古列工作的事實警戒我們,不要期望我們忠心的工作一定會有財富和權力的獎勵。當時古列王仍然富有、強大、也不信神,相反許多神的百姓卻只是慢慢地從流亡的貧困中恢復過來。上帝爲了他的國度使萬事爲之效力,不一定是爲了我們的個人成功。

因爲許多猶太人利用了古列的詔令,因此上帝的工作得以繼續。“一切被神激動他心的人”,都準備要回耶路撒冷去(拉1:5)。當他們到達耶路撒冷後,第一件事就是建築祭壇,並在壇上獻祭(拉3:1-3)。這是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所記載的主要工作的縮寫。它與舊約猶太教在聖殿中舉行的獻祭行爲密切相關。這些書卷中描述的工作,反映並支持了聖殿及其獻祭的禮儀在神子民生命中的中心地位。在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中,敬拜和工作是並行的兩個主題。

鑑於以斯拉重點在於重建聖殿,那些與這個行動有關的工作才被記錄下來。因此,迴歸耶路撒冷的人被分別記載爲“祭司、利未人、民中的一些人、歌唱的、守門的、尼提寧”(拉2:70)。經文中提到“石匠和木匠”,是因爲這些工匠乃是建造工程所必須的(拉3:7)。那些沒有建造聖殿所需要技巧的人,以工作的成果來“甘心獻上禮物”,從而在建造上有份(拉2:68)。因此,在某種意義上,重建聖殿是所有人的工作,每個人以不同的方式貢獻力量。

以斯拉還提到古列以外的其他政治領導人,因爲他們對建造工程有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例如,他提到所羅巴伯爲人民的領袖。他是領導監督重建聖殿的猶大省長(該1:1)。以斯拉提到的“省長利宏、書記伸帥”,曾上本阻止重建聖殿(拉4:8-10)。其他國王和官員的名字也是根據他們與重建項目的相關性而出現。

聖殿是這個項目的目的。但我們如果認爲神只祝福爲了宗教而工作的工匠和物品,我們就錯了。以斯拉的願望是恢復耶路撒冷的整個城市(拉4:13),而不只是聖殿。到尼希米記時,我們將進一步討論這一點——尼希米實際上進行了聖殿以外的工作。

以斯拉描述了幾種抵制聖殿重建的努力(拉4:1-23)。這些抵制暫時得逞,使聖殿的重建停滯了約二十年(拉4:24)。最後,上帝通過哈該和撒迦利亞的預言,鼓勵猶太人恢復並完成了這項工作(拉5:1)。此外,波斯王大利烏承擔了財政支出,希望耶和華可以祝福他和他的眾子(拉6:8-10)。由於上帝“使亞述王的心轉向他們”,以至於“他堅固他們【以色列人】的手做神殿的工程”,最終聖殿的重建得以完工(拉6:22)。

正如這節經文所說,猶太人實際上做了重建聖殿的工作。然而,他們的工作能夠成功得益於兩個外邦國王的幫助,一個下令開工,另一個支付了完工的費用。這些人努力的背後隱藏着上帝的全部工作。上帝在國王的心中做工,並通過先知鼓勵他的子民進行建造。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上帝工作的範圍遠遠超過其子民所能看到的。

聖約生活的恢復,第一階段:以斯拉的工作(以斯拉記7:1-10:44)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諷刺的是,在這卷以以斯拉命名的書卷中,他的名字直到第七章纔出現。在聖殿重建五十年後,這位滿腹經綸的祭司和文士帶着波斯國王亞達薛西的祝福來到耶路撒冷。他的任務是代表國王在聖殿裏獻祭,並通過教導和任命遵守律法的領袖在猶大實施神的律法(拉 7:25-26)。

以斯拉並沒有把波斯國王的恩惠解釋爲交了好運。相反,他認爲是上帝“使王起這心意”,差遣以斯拉到耶路撒冷(拉 7:27)。如以斯拉所說,他“得以堅強”並實施王的命令,是因爲“耶和華—我 神的手幫助我”(拉 7:28)。以斯拉最愛使用“神的手幫助某人”的語言。聖經中八次使用這個說法,其中以斯拉記中有六次之多 (拉7:6, 9, 28; 8:18, 22, 31)。神在以斯拉身上、並通過以斯拉做工。這纔是以斯拉成功的真正原因。

以斯拉對神幫助的信心,在他從巴比倫前往耶路撒冷的時候受到了考驗。以斯拉說:我求王撥步兵馬兵幫助我們抵擋路上的仇敵,本以爲羞恥;因我曾對王說:“我們 神施恩的手必幫助一切尋求他的;但他的能力和忿怒必攻擊一切離棄他的。”(拉 8:22)。對於以斯拉來說,依靠王的軍隊護送意味着不相信上帝的保護。所以,他和他的隨從禁食禱告,而不是尋求國王的實際幫助(拉 8:23)。注:以斯拉選擇不接受王軍隊的保護,並不是遵守任何特定的舊約律法。相反,這個決定反映了他自己的信念,要如何在領袖的切實挑戰中信靠上帝。人們可能會說,在這種情況下,以斯拉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信徒”,因爲他願意爲神必保守的信念付出生命,而不是藉助人的幫助來確保安全。正如我們將在後面看到的,以斯拉的立場並不是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中敬虔的領袖們認爲唯一合理的立場。

事實證明,以斯拉的策略是成功的。他看到:“我們 神的手保佑我們,救我們脫離仇敵和路上埋伏之人的手”(拉 8:31)。然而,我們不知道以斯拉同行的人是否攜帶或使用了武器,來保護他們的安全。經文似乎暗示,以斯拉及同伴沒有遭遇任何危險就完成了他們的旅行。以斯拉記再次表明,當神在人身上工作時,人的努力一定會成功的。

以斯拉記的最後兩章重點談論猶太人與外邦人交往的問題。以斯拉忠心遵行律法並在禱告後果斷領導以色列民。除了以斯拉的例子,工作的問題沒有在這兩章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