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緩和了埃及人的窮苦(創世記47:13-26)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當人民的銀兩用盡,約瑟讓他們用牲畜交換食物。這計劃維持了一年,約瑟在這期間接收了馬、綿羊、山羊、牛和驢(創47:15-17)。他需要給這些牲畜估價,建立公平的交換制度。當糧食欠缺的時候,人民特別關心自己和所愛之人的生存。提供管道,讓他們可以取得糧食,並公平對待他們,成了非常重要的行政工作。

當所有的牲畜都換完了,人民願意把自己賣給法老當他的奴隸,也把自己的土地賣給他(創47:18-21)。從領導的觀點來看,看見這樣的景況一定很難受。不過約瑟容許人們賣掉他們的土地,併成爲奴隸,但他沒有在他們軟弱的時候剝削他們。約瑟會準確評估這些不動產的價值,將之換成種籽給他們種植(創47:23)。他定規,人民收成的百分之二十要歸給法老。這意味着要設立制度來監督並確認人民會守法,也要設立專門管理稅收的部門。在這一切之中,約瑟免除祭司家庭變賣土地的需要,因爲法老固定供給足夠的糧食給他們(創47:22, 26)。處理這些少數族羣意味着要另外設立小型、獨立的供給制度,是給他們量身訂做的。

貧困及其後果是經濟上的現實狀況。我們首要的責任是消滅它,但直到神國完全臨到之前,我們不能期待可以完全成功。信徒也許沒有能力消滅人們需要做出艱難抉擇的環境,但我們可以找到方式,他們(也許我們自己也)在對抗貧困的時候,支持他們。在兩個很壞的選擇中,選擇一個比較不壞的,可能是必須的,也可能帶來情感上的創傷。當我們在工作時,可能會經歷到張力,一方面我們同理弱勢羣體,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有責任對我們的團體和公司交代。約瑟在這些困難的工作中經歷了神的引導。同樣的,我們也領受了神的應許:「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13:5)。

值得開心的是,當約瑟應用出神給他的技術和智能,他成功帶領埃及度過農業的大災難。當七個豐年來到的時候,約瑟規劃出囤糧的機制,把這些榖物保存起來,預備應付將來的旱災。當七個荒年臨到,「約瑟開了各處的倉」,提供足夠的食物讓國家可以度過饑荒。他明智的策略和有效率的執行,甚至讓埃及有能力在饑荒的時期,提供糧食給其他國家(創41:57)。經由這一次事件,神應許亞伯拉罕的子孫會成爲萬國的祝福,就這樣應驗了,而且不只是讓外國得福,甚至還是透過埃及這個外國的產業來達成。

事實上,神對以色列人的祝福,是在祝福外國人之後,也透過祝福外國人才發生。神並沒有在以色列地興起一個以色列人,供給以色列在饑荒時的需要。神反而是讓約瑟透過在埃及政府的工作,供給以色列百姓的需要(創47:11-12)。儘管如此,我們不該把約瑟偶像化。在一個有時會壓迫人民的社會中作官員,他成了權力結構的一部分,而且他親自逼迫數不清的人民變成奴隸(創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