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在職場中勞苦掙扎的信徒(上) (下)

文章 / 合作夥伴

寫給在職場中勞苦掙扎的信徒

作者: 高可欣

 

幾年前網上流傳一首有關工作的自創歌曲,名為「邊個發明了返工」(誰發明上班的)。歌詞內容帶著諷刺之餘也其實道出了現實社會中的「打工仔」之苦,嘆息究竟每日營營役役為了什麼。我從事教學工作十年,今年學期中段當老師們都在垂死掙扎趕課程以及捱過「卷山苦海」之際,有一天疲累的我聽到有同事大聲慨嘆說:「究竟系邊個發明返工架」(究竟是誰發明上班的),攪到我辛苦到想死呀! 」

我背著他走過時聽到有其他老師苦笑共鳴,更有人立即唱了兩句「邊一個發明了返工?我要給渠(他)『米田共』(即是「糞」)! 」不過當下我沒有出聲回應同事,因為其實我心中有答案啊!老實說,我辛苦時也有埋怨過,而答案更是在中神讀職場神學課中得知的呢 — 就是上帝最先「發明」了工作的啦!年輕時我也曾以為亞當不用做,只「嘆世界」(懂得享受)。但想清楚,由創世被造開始亞當已有工作的了,他要為動物命名,也要看守管理伊甸園。工作本是上帝的祝福和禮物,只是始祖犯罪後地受了咒詛(創3:17「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創3:19「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人要辛苦才得飯吃。究竟神對祂在的兒女在職場工作中有何心意呢?當信徒每天為工作營營役役得心生毒素,可以有何出路呢?

事實上絕對不是每位信徒都能找到一份有意義既又享受其中的工作。如果你的職場等同於禾場能領人歸主結果子累累,又或者是你清晰回應召命之處,並且同時能使你的恩賜才幹得以發揮、被建立和肯定,兼且個人生命有所成長,那真的是一份極大的禮物和福氣!是真的有聽過這些美麗見證的,但是,叫我心著緊也正是這篇文章想要思考的是:環看身邊許多忠心愛主的信徒,每天辛苦工作得差點要「賠上生命」(太16:26)。對他們而言,如何可以實際地談工作, 讓人確信工作是上帝的祝福,並且讓眾肢體明白和體會到信仰中的「職場召命」呢?

「一份從神而來的工作,應該會有著從神而來的召命。」[1] 如果「出於神/ 神所賜」的工作都蘊藏著召命這份禮物,那難題是:如何定義一份工作是否出於神呢?是否每份工都真的有神聖的「召命」在其中,以致每位信徒都能找到並回應「職場召命」?

 

[1] Ben Witherington, Work: A Kingdom Perspective on Labor (Grand Rapids: William B. Eerdmans, 2011), 27.

 

寫給在職場中勞苦掙扎的信徒 (下)

現代人被工作、休閒所奴役

現代社會雖然崇尚休閒,但仍然有不少人被工作所勞役,失去休閒。社會上下各個階層皆不能倖免,其中有工作狂、被動工作狂、基層人士。

1. 工作狂的人以工作的成就和果效來肯定自我,他們為了自我實現而過度瘋狂地工作。他們是被自我(ego)的慾望所奴役,甘願失去了休閒。

2. 因為資訊科技發達,打破了時空的區隔,令人可以24/7隨時候命,工作時間和空間變得模糊。除了日間在辦公室的工作,他們連晚上或假日都要家中或任何地點處理工作事務。他們跟工作狂一樣,失去了休閒,不同的是無奈地失去。

3. 基層人士工作只能為糊口,加上工資不高,又會受雇主無理取巧的剝削。他們一點議價能力都沒有,只能埋頭苦幹。何來時間休閒?

 

除了工作外,現代人也被休閒奴役,正如筆者前面所描述的。工作苦悶令人追求休閒快樂;但他們的休閒活動著重物質的享受多於身心靈的調適。商家也看準時機推出和促銷各式各樣的休閒用品和玩意,刺激人們的購買欲。休閒活動變成商品,現代人要追求休閒就得付錢,要有錢就得拼命工作,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他們其實是被物質主義、消費主義所奴役,使他們誤用了休閒。

過度的工作和消閒娛樂扭曲了神創造的原來節奏,繼而也扭曲人對自己、對世界、對神的認知。 [1] 神創造世界,世界是神給人的恩賜,並不任由我們人來肆意掌控,而是我們要按祂的心意善用。因此,神法定安息日為聖日,並命令人去遵守,目的就是要將人從奴役中釋放出來,並在當中藉著敬拜神,與祂相交,建立緊密相連的關係,從而經歷祂對我們生命的更新和模造。

 

安息日的目的和意義

古猶太傳統的工作和休閒觀比外邦人更嚴謹,因為他們強調神在國家民族和個人生活的主權。無論工作和休閒都要按神的規範來進行;而神所命定的安息日就成為他們主要的敬拜和休閒日子。 [2] 尋求安息日的意義幫助我們信徒反思如何合宜地運用休閒時間,達至真正的休閒。

歷來對聖經記載的安息日之目的和意義有不同詮釋,大致可以歸納為六種。

1. 我們這些按神形像被造的人,理應順從神的吩咐,效法祂,放下日常工作而安息(出二十8~11)。 [3]

2. 借守安息日,叫人記念神從混亂變成秩序的創造過程,並且享受這個創造的完成和完滿(創一31至二3)。 [4]

3. 借守安息日,記念神把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地拯救出來的事(申五15)。 [5]

4. 安息日是必需的,因為基於神創造的自然作息規律。人必須按這個規律有序地生活;除了工作,人也必需要休息。 [6]

5. 預嘗天上永恆的安息;據猶太法典Midrash記載,守安息日就能預嘗天堂的好處。 [7]

6. 安息日使人和其他受造物從奴役中得釋放,正如神拯救為奴的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樣,讓受壓的人可以安息舒暢(出二十三12,申五15)。 [8]「舒暢」有復原和更新的意思。 [9]

 

梁家麟院長指出,聖經雖有安息日的教導,但在休閒娛樂方面沒有什麼具體說法。 [10] 筆者卻認為第六種詮釋說法最能表達安息日的意義,正好應對現代人錯誤的工作和休閒觀。安息日的教導能使我們從工作的奴役、自我實現的慾望的奴役、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奴役中得著釋放,達到真正全人的休閒。

 

安息日的重點

神渴望我們人可以脫離一切的奴役,轉為思念祂的美善,享受與祂的關係,好讓我們的生命可以從祂得到豐盛。祂如此渴望,乃在乎祂對人類生命本身的關注。這就是安息日的其中一個重點。 [11] 新約主耶穌也曾說過:「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可二27~28)。可見安息日是為人的好處而設立的,但我們也不可忽略誰是安息日的主。 [12]

人的自我慾望,驅使人自己代替神成為自己的主人;或容讓物質主義、消費主義成為他們的假神、偶像,牢籠著他們的心。不過,只有神才是我們的神、才是安息日的主(可二28)。這就是安息日的另一個重點。 [13] 安息日的精義是尊神為大、為聖。安息日叫我們人降卑自己,將焦點從人自己轉移到神身上,承認祂在我們生命上的主權;[14] 因而刻意停下手上的活動,在安靜獨處中親近祂、思想祂的作為、察驗祂的美善,讓我們能夠以感恩的心來敬拜祂,歸榮耀給祂。這樣,我們就可以從自我紛亂慾望(在工作和消費上)的奴役中得著釋放,回歸人性中的自由與和諧,生命重新以神為中心,連於祂,並按祂心意而生活,在祂裡面享受生命真正的安息和豐盛。 [15]

由此看來,神才是我們生命最需要的。可是人始終是受造物,肉身有著其​​他的需要,主要是物質的需要,其中包括維持生命的基本需要;而我們的工作也都為了滿足這些需要。我們不可能為了追求神而無視這些需要,但其中有些需要有時確實妨礙我們追求神。我們應如何抉擇取捨呢?對此,沃弗(Miroslav Volf)在他的著作《在聖靈里工作》中,就人類的需要作了一點神學反思。他指出「人類的需求永遠超越了他們實際之所是」是人類特有的現象。這現象稱為「需求的動態性質」。人類的慾望和需求永無止境地交替上升;需求因而不斷擴增,慾望卻永不被滿足。 [16] 那麼,我們得如何合理地限制物質的需求呢?沃弗提出:「嘗試幫助人們發現和培養其他的根本需求(非物質的)。」

「滿足這些根本需求的多寡,決定我們在何種程度上得以有責任地享受物質產品…(與及)正當地擴展物質需求。」根本的需求客觀上源自我們按神形像被造的本性,並因聖靈運行而主觀意識到的。人類有四大根本需要,其中為首的是「與神相交」,透過聖靈使人在神面前經歷豐盛的生命,得著滿足,不致受物質所牽引。 [17] 沃弗在同書另一處篇幅提到,休閒的核心活動就是敬拜、與神相交。 [18] 人若要成為真正的自己,必須偶爾讓自己的思緒從日常工作[19] 中抽離出來,去享受與神獨處,敬拜神,並向祂感恩、祈禱。 [20] 沃弗的論述正吻合上文提到的安息日重點:以神為中心,並且從祂得著豐盛的生命。而沃弗更糾正我們的看法:不是我們先去自行調較我們的物質需求,[21] 然後就能對準神;而是我們若先以神為中心,並滿足於祂,我們對物質的需求就自然地得到調節。主耶穌也同樣教導人:「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

 

結語

多姿多彩的消閒活動並不能讓人達至真正的休閒。唯有回歸到神那裡,親近神、安靜退省,才能幫助我們從個人自我和物質欲求的奴役中得釋放自由,讓我們可以連於神,從祂經歷生命的豐盛,使我們享有心靈真正的安息。這才是休閒的真義。這是我們信徒應該和可以做的。我們也要嘗試將安息日以神為中心、以神為滿足的意義普及擴展到我們生活每一個層面,成為我們一種日常生活態度,好在我們所處的社群和文化中以身作則作榜樣,先影響社區,繼而影響城市國家,再而影響世界,讓它得著更新和轉化。

 

參考專文

1. Bass, Dorothy C. 2005. “Christian Formation in and for Sabbath Rest.” Interpretation 59, no. 1: 25- ATLA Religion Database with ATLASerials, EBSCOhost (accessed October 24, 2017).

2. Malesic, Jonathan. 2016. "Labor in Today’s Vineyard." America 215, no. 6: 20-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Collection, EBSCOhost (accessed October 24, 2017).

3. Schumacher, William W. 2015. "Faithful witness in work and rest." Concordia Journal 41, no. 2: 136- ATLA Religion Database with ATLASerials, EBSCOhost (accessed October 24, 2017).

4. 馬志光。 2017。 〈工作丶休息和消閒之新平衡〉,MAC Channel職場神學選文。於2017-11-04擷取自http://www.macchannels.org/zh/article-list/article/ANC0908801, http://www.macchannels.org/zh/article-list/article/ANC0908802

5. 丘炳華。 2017。 〈工作-生命平衡反思〉,MAC Channel職場神學選文。於2017-11-04擷取自 http://www.macchannels.org/zh/article-list/article/ANC1115401, http://www.macchannels.org/zh/article-list/article/ANC1115402

[1] Dorothy C. Bass, 2005. “Christian Formation in and for Sabbath Rest.”Interpretation 59, no. 1: 32. ATLA Religion Database with ATLASerials, EBSCOhost (accessed October 24, 2017).

[2] 張慕皚:〈工作與休閒〉,《工作與休閒》,頁119。

[3] Dorothy C. Bass, “Christian Formation in and for Sabbath Rest”, 29.

張志祥:〈從舊約「創造神學」看安息日的意義〉,《工作遇上安息》﹝香港:香港神學院、基道出版社,2007﹞,頁53。

蘇遠泰:〈精義與實踐—禪宗的開悟與安息日的意義〉,《工作遇上安息》﹝香港:香港神學院、基道出版社,2007﹞,頁84。

[4] 陳文芳:〈舊約工作觀〉,《工作遇上安息》﹝香港:香港神學院、基道出版社,2007﹞,頁24。

張志祥:〈從舊約「創造神學」看安息日的意義〉,《工作遇上安息》,頁55。

[5] Dorothy C. Bass, “Christian Formation in and for Sabbath Rest”, 29.

張志祥:〈從舊約「創造神學」看安息日的意義〉,《工作遇上安息》,頁56。

[6] 張慕皚:〈工作與休閒〉,《工作與休閒》,頁112-4。

[7] 鄺炳釗:〈從聖經看工作〉,《工作與休閒》﹝香港:光恩應用神學研究社,2012﹞,頁20。

[8] 陳文芳〈舊約工作觀〉,《工作遇上安息》,頁27。

張志祥:〈從舊約「創造神學」看安息日的意義〉,《工作遇上安息》,頁57、60-1。

蘇遠泰〈精義與實踐—禪宗的開悟與安息日的意義〉,《工作遇上安息》,頁84。

[9] 張慕皚:〈工作與休閒〉,《工作與休閒》,頁113。

[10] 梁家麟:〈工作、休閒與基督信仰〉,《工作與休閒》,頁198。

[11] 邵樟平:〈從福音書的安息日爭論反思安息日的神學〉,《工作遇上安息》﹝香港:香港神學院、基道出版社,2007﹞,頁76。

[12] 蘇遠泰〈精義與實踐—禪宗的開悟與安息日的意義〉,《工作遇上安息》,頁89。

[13] 邵樟平:〈從福音書的安息日爭論反思安息日的神學〉,《工作遇上安息》,頁76-77。

[14] 出十六11-30安息日沒有嗎哪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神要操練以色列人擺脫從控制中獲取安全感的習性,轉移信靠上帝的恩典。參趙崇明:〈當安息日遇上香港社會的麥當勞化〉,《工作遇上安息》,頁126。

[15] 張慧玲:〈安息日與現代信徒的屬靈操練〉,《工作遇上安息》﹝香港:香港神學院、基道出版社,2007﹞,頁144-5。

蘇遠泰〈精義與實踐—禪宗的開悟與安息日的意義〉,《工作遇上安息》,頁98-99。

趙崇明:〈當安息日遇上香港社會的麥當勞化〉,《工作遇上安息》,頁127、130。

[16] 沃弗:《在聖靈里工作》,頁208-10。

[17] 沃弗:《在聖靈里工作》,頁212-3。

[18] 沃弗也指出工作事奉神,也同時敬拜神。參沃弗:《在聖靈里工作》,頁192。

[19] 沃弗的原文是「神的命令和該做的任務」,筆者根據上文認為是指工作。參沃弗:《在聖靈里工作》,頁192。

[20] 沃弗:《在聖靈里工作》,頁191-2。

[21] 人真的可以能夠自我控制物質需求?根據沃弗對人類需求的分析,人類的需求只會因著先天上自我超越的本性所形成的無止境慾望而不斷擴張。參沃弗:《在聖靈里工作》,頁209。

 

參考書目

1. 沃弗(Volf, Miroslav),李望遠譯。 《在聖靈里工作》,初版。新北市:校園,2012。

2. 張慕皚、梁家麟、鄺炳釗、鄞穎翹。 《工作與休閒》,初版。光恩應用神學叢書。香港:光恩應用神學研究社,2012。

3. 趙崇明、邵樟平合編。 《工作遇上安息》,初版。當代教會課題研討。香港:香港神學院、基道出版社,2007。

4. 禤浩榮。 《創造神學:從神的創造看救恩真義及信徒生活》,初版。香港:天道書樓,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