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與工作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希伯來書導論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希伯來書爲人們理解這世界上工作的價值,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它提供了實際的幫助,使人們在工作中勝過罪惡,養成工作和休息的節奏,服務同事,忍耐艱難,爲我們的工作場所帶來和平,長期堅持,提供殷勤款待,培養鼓舞人的對待金錢的態度,在時常缺乏基督的愛的工作場所找到忠實和喜樂。

這卷書建立在這樣一個必要的信息基礎上:有些信徒受到了壓力,想要放棄彌賽亞,回到舊約上。希伯來書提醒他們,耶穌是王,世界是藉着他被造的。他也是天上完美的大祭司,建立了一個更新更好的約,可以給地上帶來實質的影響。他是罪的最終代贖,他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終的代求者。我們不應該在別處尋找救恩,而是將自己交託給基督,服從他而活,直到他把我們帶入一個被改變和更新的上帝之城。在那裏,我們將獲得永恆的安息,它不是停止工作,而是完善的工作和休息的循環,就是神在七天創造所計劃的。

基督創造了世界,並維持着它(希伯來書1:1–2:8)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希伯來書的神學關鍵是基督創造了這個世界,並維持着它。他是那個“藉着他(神)創造諸世界”的聖子(來1:2)。因此,希伯來書是關於基督,這位創造者在他所工作的創造界工作的事。那些習慣於只將天父看做創造者的人,可能會對此感到驚訝。但是,希伯來書與新約的其餘部分(例如 約1:3 西1:15-17)保持一致,它們都將基督命名爲天父在創造中的代理人。[1] 因爲基督是完全的神,“他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來1:3),希伯來書的作者稱基督或天父爲創造者,常常自由地轉換他們的身份。

希伯來書是如何描繪基督在創造界中工作的呢?他是建築師,建造了大地,構造了諸天。“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來1:10)。另外,他維持着現在的創造,“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來1:3)。因爲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萬物的就是神……(我們)堅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來 3:4, 6)。整個創造界都是由神藉着他兒子建造的。這肯定了被造界是神的同在和救贖的主要場景。

上帝作爲工人的意象持續貫穿於希伯來書中。他支起或紮起了天的帳幕(來8:2 ; 來9:24也有暗示),爲摩西的會幕構造了一個模型或藍圖(來 8:5),並設計建造了一座城市(來 11:10, 16; 12:22; 13:14)。他是法庭上的法官,也是行刑者(來4:12-13 ; 9:28 ; 10:27-31 ; 12:23)。他是軍事領袖(來1:13),父母(來1:5 ; 5:8 ; 8:9 ; 12:4-11),管理家務的主人(來10:5) ,農民(來6:7-8),抄寫員(來8:10),出納(來10:35 ; 11:6)和醫生(來12:13)。[2]

的確,希伯來書1:10-12 引用了詩篇102篇,確實指出了造物主與創造者之間的差別。

起初,主啊,你建立了大地,天也是你手中的工作。它們終將滅亡,但你仍會存在;它們都會像衣服一樣磨損; 像斗篷一樣被你捲起;像衣服一樣被改變。但你不會變,你的歲月永遠不會結束。

這非常符合對這個世界上生命易逝的強調,以及尋求新天新地的永恆之城的需要。然而, 希伯來書1:10-12 的重點是主的能力和他的解救,而不是宇宙的脆弱性。[3] 主在創造中工作。

人類不僅是上帝創造的產品,我們也是與他一起的次創造者(或協同創造者,如果你願意這麼稱的話)。像他兒子一樣,我們被呼召做管理世界的工作。“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或作你叫他暫時比天使小)賜他榮耀尊貴爲冠冕,並將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叫萬物都服在他的腳下”(來2:6-8 ,引用了詩篇第8篇)。[4] 如果把微不足道的人視爲創造工作的參與者聽起來會有點自負,希伯來書提醒我們:“他稱他們爲弟兄,也不以爲恥”(來2:11)。

所以我們的工作本就應該效仿神的工作。它有不朽的價值。當我們製造電腦、飛機和襯衫,賣鞋子、擔保借貸、收成咖啡豆、撫養孩子、管理城市、省份和國家,或做任何創造性的工作時,我們正在神的創造中與神並肩工作。

這裏重點是,耶穌是主管創造的至高者,只有通過在他裏面工作,我們才能恢復與神的關係。僅憑此就能使我們能夠再次承擔起神在地上的代行管理的職分。人類被造的命運正在耶穌中得以實現,我們在他身上找到了樣式(來2:10 ; 12:1-3)、供應(來2:10-18)、目的和我們所有工作的希望。然而,我們行在一個以沮喪和死亡威脅爲標誌的時代中,它用無意義來威脅我們的存在本身(來2:14-15)。希伯來書承認,“只是如今我們還不見萬物都服”在他天國的道路下(來2:8)。現在邪惡的勢力還很強。

所有這一切對於理解希伯來書之後將會談到的天堂和“將來的世界”至關重要(來2:5)。希伯來書並沒有將這樣兩個不同的世界——一個壞的物質世界和一個好的屬靈世界——對立起來。相反,它承認神的 好的 創造已經伏在罪惡的權柄之下,因此需要徹底的恢復,以便再次完全變好。所有 的創造——不只是人的靈魂——正處在被基督救贖的過程中。“叫萬物都服在他的腳下。既叫萬物都服他,就沒有剩下一樣不服他的。”(來2:8)

See Sean M. McDonough, Christ as Creator: Origins of a New Testament Doctrin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See Robert Banks, God the Worker: Journeys into the Mind, Heart and Imagination of God (Sutherland, NSW: Albatross Books, 1992), and R. Paul Stevens, The Other Six Days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0), 118–23, for a discussion of God’s work.

Moreover, the citation of Psalm 102 fits in a stream of passages that feature the cosmos as that which was created through the Son and is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cleansed.

Old Testament quotations in Hebrews are always from the Septuagint, the ancient Greek-language translation of the Hebrew Scriptures. For this reason, they do not always correspond closely to modern translation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Hebrew Masoretic text rather than the Septuagint.

創造界伏在罪惡之下(希伯來書2:14–3:6)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雖然基督創造的世界完全是好的,但它已經被玷污,受到“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的轄制(來2:14)。希伯來書的作者對於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並沒有說太多,但是他詳細講述了神如何正努力“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爲奴僕的人”,即“亞伯拉罕的後裔”(來2:16); 這意味着亞伯拉罕的後裔,既包括以撒(猶太人),也包括以實瑪利(外邦人),也就是指每個人。希伯來書提出的問題是:上帝如何將人類從邪惡、死亡和魔鬼中解放出來呢?答案是通過耶穌基督,這位偉大的大祭司。

當我們進入這本書的中間章節時,我們將更深入地探討耶穌的祭司職分(來5-10章)。現在我們只是注意到,這本書的開頭章節強調,耶穌的創造工作和他的祭司工作並不是彼此孤立的。“主阿,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來1:10),而且“特要藉着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來2:14)。這告訴我們,基督是神創造和 救贖 工作的代理人 。在創造界墮落之後,基督創造的工作使他“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爲奴僕的人”(來2:5),並“爲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來2:17)。

我們非常瞭解,我們的工作墮落到離神最初的打算有多遠。一些工作的存在,主要是因爲我們需要限制現在正在侵蝕世界的罪惡。我們需要警察來制止犯罪,外交官來恢復和平,醫療專業人員來治癒疾病,傳道人號召人們回到神面前,車身修理廠來補救事故,調查記者來揭露腐敗現象,以及工程師重建腐壞的橋樑。而且每一種工作都深受墮落的影響。管理不善、勞資糾紛、八卦、騷擾、歧視、懶惰、貪婪、僞善,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問題,都處處阻礙了我們的工作和關係。神的解決辦法並不是放棄自己的創造,也不要將人類從其中轉移,而是要徹底地改變創造,按照它本性裏的善來重造它。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差派他的兒子道成肉身來到世界中,就像他曾是世界的創造者一樣。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成爲基督的“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來3:1),來維持和恢復他的創造。這並不代替在伊甸園開始的創造性工作,而是要調整和增強。創造和救贖的工作肩並肩地出現,並且交織在一起,直到基督再來,終止罪惡。

在基督裏的安息:生命旅程的必須品(希伯來書3:7–4:16)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儘管創造是神在基督裏的善工,現在破碎的世界和將來榮耀的世界還是存在鮮明的差別。在希伯來書2:5中 ,作者將他主要的論題描述爲“我們所說將來的世界”。這表明,整卷書的主要焦點在末日,神成就萬事,完善一切被造物之時。主導第3章和第4章的、有關“安息日休息”的詳細討論支持這樣的觀點。

在整卷書中,希伯來書經常取一段舊約經文,將其作爲論證的出發點。在這種情況下,它引用了出埃及記的故事來說明安息日的安息。就像出埃及記中的以色列民一樣,神的子民正在通往應許的救恩之地的朝聖之旅上。對以色列來說,它是迦南地。對我們來說,它是被完善後的創造。在希伯來書4:9-10中的安息日不僅是簡單的停止活動(來4:10),而且是慶祝安息(來12:22)。[5] 繼續舊約的故事,希伯來書以約書亞帶領眾人征服應許之地,作爲指向我們在將來世界的最終安息的先兆。約書亞的安息是不完整的,需要通過基督才能帶來圓滿。“若是約書亞已叫他們享了安息,後來神就不再提別的日子了。”(來4:8)

從中我們可以學到至少兩個關鍵的事情。首先,現在世界的生活將會包含困難的工作。這是出埃及記敘事裏至關重要的旅途觀點所暗示的。所有曾旅行過的人都知道,任何旅程都包含了大量的體力勞動。希伯來書使用安息的主題,不僅描繪了休息,還描繪了圍繞着它的工作。你工作六天,然後休息。同樣,在你的生命旅途中,你在基督裏努力工作;當神的國度實現時,你就可以在基督裏休息。當然,希伯來書並不是讓你什麼都不做, 只是 工作——就像我們緊接着就會看到的,也會有休息的時間。也不是在說當基督的天國完全到來時,一切活動都要停止。這裏的要點是,基督徒在此時此地有工作要做。我們不應該在曠野放鬆,放下腳步,等待神出現,帶來完美的生活。 神正在通過基督工作,將這個破碎的世界帶回到他起初所計劃的狀態。我們很榮幸受邀參與這項盛大的工作。

第二個要點,關乎着每週安息日的休息和崇拜。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注意,希伯來書的作者沒有提出每週安息的問題,既沒有肯定它,也沒有譴責它。很可能他認爲讀者會以某種方式遵守安息日,但我們不能肯定。在希伯來書中,每週休息的價值由其對即將到來的天國的影響所決定。現在的休息,能使我們更緊密地連接於神將來安息的應許嗎?它能維持我們的生命之旅嗎?遵守安息日是一種信仰的行爲,讓我們可以慶祝現在確知的、將在永恆裏實現的喜樂嗎?無論如何,若我們有機會過安息日(不管任何一個具體的人羣如何實現),將會是一種理想的方法來提醒我們:勞動並不是一個無休止的、一無所獲的苦差事,而是穿插着敬拜和休息的有目的的活動。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每週工作的慣例——六天和一天——可以成爲一種屬靈意識的鍛鍊。當我們經歷經濟崩潰、糟糕的管理、八卦的同事、不知感激的家庭成員和不足的工資等,感受到工作被詛咒的刺痛(創3:16-19)時,我們可以提醒自己,神的家已經被人類租戶嚴重損壞了,我們渴望完全的恢復。當我們的工作順利時,我們可以提醒自己,神的創造和我們在其中的工作是一件好事,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的好工作正在推進他對這個世界的計劃。在我們的安息日,我們需要時間來敬拜和休息。

J. Laansma, I Will Give You Rest: The Rest Motif in the New Testamen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Mt 11 and Heb 3–4, vol. 98, Wissenschalftliche Untersuchungen zum Neuen Testament (Tübingen: Mohr Siebeck, 1997).

我們至高的大祭司(希伯來書5:1–10:18)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希伯來書的中心部分,最明顯的主題是作爲我們至高大祭司的耶穌。以詩篇110篇爲指導,希伯來書的作者論證說,彌賽亞命中註定要“照着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爲祭司”(來5:6),而且這個祭司職分優於監督以色列宗教生活的做祭司的利未人職分。根據希伯來書,舊約的舊祭司制度,不能真正地拿走罪,只能藉着有瑕疵的凡人祭司,提供無窮的獻祭來提醒他們所犯的罪。耶穌的祭司職分提供了一個最終的、永久的獻祭,併爲我們提供一個一直爲我們代求的中保。在這裏,我們將強調 獻祭 和 代求 這兩個主題怎樣影響我們做工。

基督的獻祭使我們的服侍成爲可能(希伯來書5:1–7:28)

回到目錄

耶穌通過自我犧牲,成功地永遠拿走了人類的罪。“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因爲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來10:12, 14)。“他不像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須先爲自己的罪,後爲百姓的罪獻祭,因爲他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把這事成全了”(來7:27)。這種完全的贖罪常常被稱爲“基督的工作”。

罪的赦免似乎是一個純粹的教會或屬靈的問題,對我們的工作沒有任何影響,但事實遠非如此。相反,耶穌的最終獻祭帶來了應許,解放了基督徒,使他們在生命的每一個領域都能熱心服侍神。這段經文重點突出了希伯來書10:16 中蒙神饒恕的結果,也就是其倫理的/實際的影響:“我要將我的律法寫在他們心上,又要放在他們的裏面。”換句話說,我們被饒恕的人,(在心中)都希望行在神的旨意中,並且(在腦海中)希望得到能夠這樣做的智慧、異象和能力。

這怎麼可能?許多人看待教會的活動的方式大致與以色列人看待舊約儀式的方式一樣。這些人認爲,如果要獲得神的認可,就需要做一些宗教上的事情,因爲這似乎纔是神所感興趣的事情。去教會是滿足要求的一個好的、容易的方法,雖然缺點是我們必須每週都要堅持,好使“魔法”不會逐漸消失。人們以爲的好消息是,一旦我們履行了我們的宗教責任,就可以自由地去做我們自己的事,而不用太多關心神。當然,我們不會做任何可憎的事情,但我們基本上是自己做主,直到我們下週再次參加教會,神的喜愛又會被充滿。

希伯來書粉碎了這種對神的看法。雖然利未人的制度是神對他百姓的良善目的的一部分,但是它本意是超越自身,指向未來基督的最終獻祭。這不是一個魔法的恩惠藥房,而是一個用以旅行的水壺。現在基督已經到來,爲我們獻上,我們可以通過神的恩典直接體會到真正的罪得赦免。再進行不斷的淨化儀式,已經沒有進一步的意義。我們不再需要水桶,來裝滿(或能夠裝滿)通過宗教活動獲得的神的喜悅。信靠基督和他的獻祭,我們就在神的右邊。“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神阿,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來10:5)。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基督徒不應該去教會,也不是說儀式在基督徒的崇拜中沒有地位。至關重要的是,基督的完美犧牲意味着我們的崇拜不是一個獨立與我們其他生活的一個自給自足的宗教活動。相反,它是一種“以頌讚爲祭”(來13:15)的活動,它更新了我們與主的連接,潔淨我們的良知,聖化了我們的意志,從而使我們每天無論在哪裏都能自由地服侍神。

我們成爲聖潔,是爲了服侍。那時我說,“神阿,我來了爲要照你的旨意行”(希伯來書10:7)。服侍是神饒恕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何況基督藉着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原文作良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嗎?”(來9:14,新國際譯本) 。[6]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把焦點放在基督爲祭司的、屬天的工作上,會帶領我們進入非常實際的,屬地的服侍。基督提供的獻祭會最終帶來天和地的更新(來12:26 ; 見啟21:1),而且它已經在地上發生了。同樣地,我們在每天亂成一團的生活中進行着自己的服侍。但是,我們在這個世上行事和工作,懷有這樣的確信:耶穌已經在我們之前完成了我們正在行走的旅程。這讓我們相信,我們在生活的每個領域爲他做的工,都不會徒勞。

We have used the NIV here because of a quirk in the NRSV translation, which reads “worship” instead of “serve.” “Worship” is indeed a possible trans­lation of the Greek latreuein, which like the Hebrew abad can mean either “worship” or “serve.” But in this context, the NRSV is alone among the major translations in translating it as “worship.” The NIV, TNIV, NASB, KJV, and others render it here as “serve.”

基督的代求給我們的生命和工作帶來更多力量(希伯來書7:1–10:18)

回到目錄

萊赫·瓦文薩(Lech Walesa)

1980年8月14日,當萊赫·瓦文薩跨過障礙, 走進 格丹斯克的列寧造船廠的工人的苦難之中時,他成爲波蘭總統的道路進入了關鍵時刻。他以前曾在那裏做電工,因1976年抗議波蘭共產主義政府被解僱。但是,瓦文薩又一次跳進了漩渦之中,當選爲造船廠罷工委員會的領導者。工人的要求得到了滿足,但在其他格丹斯克企業工作的工人要求瓦文薩持續罷工,與他們團結一致,一起鬥爭。他同意了,並迅速成爲了追求政治改革的團結工會運動的領導人。

團結工會得到了波蘭共產黨的認可,但是從蘇聯而來的壓力很快導致了政府的鎮壓。瓦文薩被捕,但是他獲釋之後又回來領導地下運動。最終團結工會成功地取消了戒嚴令,強力促成了一個有競爭的議會選舉,建立了一個非共產主義的政府,並打破了蘇聯對波蘭的控制。瓦文薩獲得了198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成爲了共產主義垮臺後第一位民主選舉產生的波蘭總統。

天主教會曾支持團結工會運動,並可能阻止了黨的進一步鎮壓,這發生在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於1981年邀請瓦文薩高調訪問梵蒂岡時。瓦文薩相信,信仰給他帶來了領導運動所需的靈感和力量。“世界上沒有人給我們打倒共產主義的任何一點機會,” 他說。“它的發生很簡單。我們跪下禱告。”​[1]

古代以色列的祭司們不僅爲人民獻祭,而且還爲他們代禱。因此,耶穌在神的寶座前爲我們禱告(來7:25)。 “凡靠着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爲他是長遠活着,替他們祈求”(來7:25)。“這位既是永遠常存的,他祭司的職任,就長久不更換”(來9:24)。我們需要耶穌“經常”在神面前爲我們代求,因爲我們持續地犯罪,虧欠和偏離。我們的行爲在神面前說我們的壞話,但耶穌爲我們說的話,是在神寶座前的愛的話語。

放到工作的語境下說,想想一個年輕的工程師在被國家公路部門的部長傳喚時,會感到怎樣的恐懼。他會對部長說什麼?意識到他正在從事的項目進展落後和預算超支,會讓他更害怕。但是他聽說他的主管——他心愛的導師,也將出席會議。後來他發現,他的主管和公路部門的部長曾是大學時代的好朋友。“別擔心,”導師讓工程師安心,“我會處理此事。”有部長的朋友在場,年輕工程師難道不會更有信心地來面對部長嗎?

希伯來書強調,耶穌不僅是一個大祭司,也是一個與我們團結一致的大祭司。“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來4:15)。回到我們之前討論過的一句經文,耶穌對父神說“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來10:5)。基督進入真正的人類身體,他真的像我們一樣擁有生命。

爲了成爲信實的大祭司,作者認爲,耶穌必須能夠與人類產生共鳴。如果他沒有經歷過他人經歷的事情,他不可能做到這一點。所以他非常小心地說,耶穌 學會了 順服。“他雖然爲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來5:8)。當然這並不意味着耶穌必須要按照我們的方式學會服從——停止對神的不順服。這意味着他需要 親身體驗痛苦和誘惑,纔有資格成爲大祭司。其他的經文用同樣生動的方式,表達了同樣的觀點:耶穌的痛苦使他“完全”(來2:10 ; 5:9 ; 7:28)。“完全”的完整含義不僅是“無瑕疵”,而且是“完整”。耶穌已經完美無缺了——但要成爲我們大祭司 ,他還需要這些痛苦,才能完全他的工作。當我們在這個世界日復一日地掙扎時,他如何能夠真正地與我們聯繫呢?

這裏最令人鼓舞的是,這種痛苦和學習發生在耶穌的工作環境中 。他的到來,不是作爲某種神學人類學家,以一種超然的,臨牀的方式“學習”世界,或作爲一個旅行者貿然來訪。相反,他將自己融入真正的人類生活,包括真正的人類勞動。當我們面臨工作中的掙扎時,我們可以轉向我們富有同情的大祭司,完全確信他親歷過我們所經歷的事情。

The Nobel Foundation, "The Nobel Peace Prize 1983,"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eace/laureates/1983/walesa-bio.html "Lech Walesa,"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 https://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634519/Lech-Walesa and Sarah K. Clarke, "Lech Walesa Tells His Story of Faith at Seton Hall," Newark (NJ) Star Ledger, December 5, 2005.

真實的信心(希伯來書10-11)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跟隨耶穌是艱難的工作,而且只有相信他的應許最終會成就,才能使我們繼續下去。“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我們需要信心,相信無論在現在的情況看來是多麼的不太可能,神的應許必會成就。更準確的翻譯這句經文,有助於我們看到信仰的實際重要性。“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8] “實底”在這裏特別適合,因爲它在英文中具有雙重含義,完美捕捉到了希伯來書11章給出的信心例子的細微差別。當我們最終清楚地看清事情時,那就是一種實底的形式。我們終於會明白。但實底的第二種形式是,當我們所希望的成真時,我們終於看到了真實。希伯來書11中的信心英雄,從上述兩個方面接近了真實。這節經文的後半段說,他們是如此地相信神所說的話,以至於他們用所做的事來證明它。

希伯來書給我們提供了諾亞,亞伯拉罕,摩西和舊約中其他人的實例。他們都期待着神應許的實現,超越他們現有的經歷。諾亞相信洪水之後的正義世界,而且他意識到信心意味着建立一個方舟來拯救他的家庭(來11:7)。亞伯拉罕相信神國(或“城”)的到來(來11:10),而且他意識到信心意味着向神應許他的地方出發,儘管他不知道將要去哪裏(來11:8-12)。摩西相信在基督裏的生命之喜樂,遠遠超過了他自稱法老之子的喜樂,他意識到信心意味着“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來11:25-26)。這些願望和應許在他們的生命中並沒有完全實現,但他們每天都像在神已經實現這應許的大能中生活一樣。

這樣的信心不是癡心妄想。它需要認真對待聖經中神的自我啟示(來8:10-11),連同“懊悔死行”(來6:1),在“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10:24)上堅持不懈,在我們周圍這個充滿罪惡和破碎的世界,看到神作工的手(來11:3)。最終,信心是聖靈的恩賜(來2:4),因爲我們永遠也不能靠自己的意志來堅持這種信仰。

對希伯來書的讀者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信息——他們被誘惑,要扔掉在基督裏的希望,換取此時此刻更舒適的生活。他們沒有注目在未來的榮耀上,而陷入了當下的匱乏中。這卷書的勸誡是,神的應許,比此時此刻轉瞬即逝的快樂更加持久、更加光榮、更加真實。

如果我們要實現神所賜給我們的信心,我們必須要在神對未來的應許與今天的現實處境的張力中工作。一方面,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我們所做的一切的都是暫時的,有限的。當事情沒有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發展時,我們不會感到驚訝。“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着所應許的”(來11:39)。有時我們盡力行善,卻因爲環境或者他人的蓄意犯罪而失敗。這可能讓我們悲傷,但不會讓我們失望,因爲我們的眼睛注目在將要到來的上帝之城中。

有時我們的工作被我們自己的弱點所阻撓。我們遭遇失敗。想想 希伯來書11:32 裏的列出的名字 。當我們閱讀他們的故事時,我們清楚地看到他們的失敗,有時候是重大的失敗。如果我們通過人的眼睛觀察巴拉的膽怯(士4:8-9),我們可能根本看不到信心。然而,神通過祂的眼睛看到他們的信心,並以恩典獎勵了他們的工作,而不是根據他們的成就來衡量。當我們跌倒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從中振作起來。我們可能對同事說話嚴厲,對學生缺乏耐心,忽視了我們對家庭的責任,沒有認真地工作。但我們相信,在我們的弱點和失敗之中,神也能夠實現他對這個世界的計劃。

另一方面, 正是因爲 我們注目於將來的上帝之城,我們才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個方面儘可能地按照那個城市的方式生活。希伯來書裏的信心英雄們在各樣的工作處境中實現他們的信心。他們是“滅了烈火的猛勢,脫了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爲剛強,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 (來11:33-34)的人。

想像一個建築承包商,可以很好地示例這卷討論神如何建造宇宙的書。承包商對於正在到來的神的天國,有清晰的生活願景。他知道它將以正義、和諧的關係和持久的美麗爲特徵。作爲一個有信心的人,他力求在當下實現這一願景。在建造房屋時,他管理着地球上的原材料,創造美麗而不奢侈浪費的家。他關心和尊重工人,這是神的未來之城的特徵。他向客戶展示屬天的愛,傾聽他們對地上之家的希望,試圖在有限的金錢和材料下實現客戶的願望。他在困難中堅持不懈,當過時的兩英寸散熱器對於浴室來說過長,或者當木匠把昂貴的託樑截短了兩寸時,他忍受這些煩心之事。他知道地震或颶風可能會在幾分鐘內摧毀他的全部勞動,卻再次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快樂和沮喪中,他希望通過高質量的個人關係和高質量的房屋表現出他對人一貫的愛,進而活出上帝之城的價值。他相信,每一座建築,儘管脆弱和不完美,都見證着逐日到來的偉大之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來11:10)。

W. Bauer, W. F. Arndt, F. W. Gingrich, and F. W. Danker,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3rd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1), under pistos. The King James Version is closer to the Greek than some of the modern translations: “Now faith is the substance of things hoped for, the evidence of things not seen.”

忍受艱苦,追求和睦(希伯來書12:1-16)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希伯來書從提供信心聖徒的例子,轉向給當時的人們提出挑戰。就像新約的其他部分一樣,希伯來書也描述了充滿艱辛的基督徒生活。我們要忍受這些困難,把它們當做天父管教的措施。通過它們,我們一起分享基督的聖潔和公義。正如聖子受到管教而得以完成(來5:7-10),神的兒女們也要經歷同樣的過程。

世界上最常見的事情,就是將我們的苦難解釋爲神聖的懲罰。反對我們的人甚至也這樣看,當面嘲笑我們真實的罪和錯誤。但是,希伯來書提醒我們,那些因基督全然充足的、一勞永逸的犧牲而被赦免的人,不會受到懲罰。“這些罪過既已赦免,就不用再爲罪獻祭了” (來10:18)。我們慈愛的天父會管教我們(來12:4-11),但管教不是懲罰(林前11:32)。管教是嚴格的訓練,但它是愛的一種形式,“因爲主所愛的他必管教”(來12:6)。不要讓人妄想,以爲可以把我們的苦難解釋爲神的懲罰。“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 (來12:10)。

但管教不僅是爲了我們的個人利益。希伯來書繼續勸誡耶穌的跟隨者,“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希伯來書12:14 所說的“和睦” 是希伯來語Shalom 的完整意思 ,它傳達了一種爲整個社會所共享的、正義與繁榮的終極狀態。這是救贖的最終目標。在這一章的後面,它又以聖潔的屬天的錫安之城意象來體現(來12:22-24)。

我們知道忍耐艱辛和追求和睦有多難。在接受神的應許之後,我們自然希望它們能夠立即使我們的工作變得更加愉快。我們想要變得富有成效,財富加贈,並獲得權力——在神的眼中這都是美好的事物(創1:28)——並通過我們的工作建立和享受友誼(創2:18)。相反,如果我們遭遇苦難、金錢難題、權力缺乏和同事的敵意,忍耐可能會是我們頭腦中最後想到的事。如果要我們選擇,放棄、辭職、換工作,或者退出、懈怠,追求自以爲是的大致公平,似乎更加容易。或者我們可能會疲憊喪膽,雖然留在工作崗位上,卻失去爲了服侍神而工作的興趣。願上帝給我們恩典,來忍受艱苦的工作環境!我們在工作中所面臨的困難可能是神訓練我們的手段,使我們可以成爲更加忠實有用的人。如果我們不能保持誠信、服侍別人、在艱苦的工作或敵對的工作環境中追求和解,我們怎麼能像耶穌一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來12:3)?

有關這一段的應用,請點擊 這裏,參見“德州銘牌學習指南 ”中的“爲困難時期做準備” (譯者註:只有英文)。

改變現狀(希伯來書12:18-29)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對希伯來書的普遍誤解之一是,它將屬天的(非創造的)的世界與屬地的(創造的)世界對立起來,期待着宇宙的毀滅,天堂卻作爲神不可動搖的王國而存留。這樣的誤會似乎在 希伯來書12:26-27 等章節中找到支持。

當時他的聲音震動了地。但如今他應許說,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再一次”這個詞表明要將震動的東西——也就是被造的東西——除去,使得不能被動搖的東西仍然存留。

但是經過仔細的考察,我們發現天和地並沒有很大的不同。天也會和地一樣震動。來 12:26希伯來人將天上的世界描述成與宇宙一樣的“創造界”(來8:2 ; 11:10)。它提到復活(來6:2 , 11:35),也就是創造的反覆,而非毀滅。它將宇宙(來1:2-6 , 11:3)理解成是聖子的產業。它宣稱基督的獻祭,是一個肉體的、在世的、血與肉的事件(來12:24 ; 13:2 ; 13:20)。最終,“震動”是從天和地中除去任何不完美或有罪的東西,而不是爲了天而毀滅地。

這裏所用的語言是對哈該書第2章的引用,其中“震動”是指推翻外來的佔領者,使以色列及其聖殿得以重建。對哈該書的引用,以及希伯來書的整體論證,表明這種震動最終將會使神在地上的聖殿充滿榮耀。整個宇宙成爲神的殿,被潔淨和再生。在哈該書第2章中,天地的震動導致了地上和平的實現 ,而這和平是之前的希伯來書12章告誡我們去追求的。“在這地方我必賜平安(shalom)。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該2:9)。

那麼,轉瞬即逝的不是創造的世界,而是玷污了這個世界的不完美、邪惡和衝突。將我們的生活傾注在神的國度上,意味着我們要通過創造和救贖來工作 ,而創造和救贖屬於基督的進一步的統治(來7:2)。無論我們是廚師、教育家、運動員、經理、家庭主婦、生態學家、參議員、消防員、牧師、還是其他人,參與基督天國的方式不是放棄“世俗”的工作來支持“屬靈”的工作,而是將所有工作放在基督的管教下,懷着對神的感恩堅持下去(來12:28)。

殷勤招待(希伯來書13:1-3)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在希伯來書13章的結尾勸告中,有兩點與工作有特別的聯繫。讓我們從希伯來書13:2開始:“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爲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來13:1-2)。這節經文暗指亞伯拉罕和撒拉款待訪客(創18:1-15),結果接待了天使(創19:1),帶着亞伯拉罕和撒拉將要有個兒子的應許而來(創18:10)。這個意象在本書中顯得非常突出(來6:13-15 ; 11:8-20)。這些經文還提醒我們,耶穌行了很多殷勤招待的事(例如, 馬太福音14:13-21 ; 馬可福音6:30-44 ; 路加福音9:10-17 ; 約翰福音2:1-11 ; 6:1-14 (21:12-13);那些跟從他的人同樣如此(例如馬可福音1:31; 路加福音5:9);他的婚宴比喻等也涉及接待之事(太22:1-4 ; 路加福音14:15-24)。

殷勤招待可能是世界上被低估的工作形式之一, 至少在現代西方世界是這樣。許多人努力操練着殷勤招待,即使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無償的工作。然而如果有人問起他們的職業,很少人會說“我提供殷勤招待”。我們更有可能將其視爲消遣或個人興趣,而不是服侍神。然而,殷勤招待是一種偉大的信心行爲——神的供應會承擔分發食物、飲料、娛樂和住宿的費用; 神也會承擔財產損失或被盜的風險;與陌生人度過的時間不會減少與家人和朋友相處的時間;最重要的是,那些陌生人值得我們關懷。即使我們必須要付出努力去給予——例如走進監獄(來13:3) ——殷勤招待也是人類可以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或服務之一(太25:31-40)。

此外,幾乎所有的工人都有機會在工作中實踐殷勤招待的精神。許多人在招待行業工作。 當我們提供一個乾淨的、維護良好的酒店房間或健康美味的晚餐,或者舉辦宴會或招待會時 ,我們是否認識到我們正在實現希伯來書13:1-3所說的 ?無論行業還是所從事的職業,與工作的同事、顧客、供應商、客戶或陌生人的每一次互動,都是一個讓別人感到受歡迎和重視的機會。想象一下,如果基督徒在普通的事業中擁有殷勤招待的美譽,對神的愛是一種多好的見證!

金錢很重要(希伯來書13:5-6)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13章裏第二個與工作有關的勸勉,涉及貪愛錢財的問題:“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爲足。因爲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 13:4–5)。這個不可貪愛錢財的命令表明,經濟壓力是本書原來讀者所面臨的特殊問題之一。希伯來書10:32-36 已經提及此事,而 希伯來書11:25-26也有間接地暗示這種壓力。也許對未來的“城市”(來11:10 ; 12:22 ; 13:14)的強調,部分是由於他們在當時城市中經歷的社會疏離和經濟疏離所致。

我們對神的保護和供應充滿了信心,但這絕對不能保證我們可以享受物質繁榮的生活。耶穌從來沒有應許我們過輕鬆的生活,我們的辛勤工作在今生可能不會得到富裕或是奢侈的回報。希伯來書13:5-6的重點是,主必爲 建立在信心之上的生活 提供我們所需要的一切 。當然,很多信實的信徒經歷了嚴重的經濟困難,而且許多人甚至死於嚴寒、口渴、飢餓、疾病甚至更糟的情況。他們在 信心中死去,而不是因爲缺乏信心而死。希伯來書的作者完全意識到這一點,因此他講述了基督徒遭受酷刑、嘲笑、鞭打、監禁、扔石頭、被鋸成兩半、被劍殺死、窮困、迫害、折磨、徘徊在山間、沙漠洞穴、藏於地坑中的事(希伯來書11:35-38)!但最終神的應許和我們的禱告被成就,就像有關聖子從死裏復活的應許和禱告一樣(希伯來書5:7-10)。這卷書圍繞着這樣一個轉變後的經濟圖景:我們的需要是在神的國度的推進中得到滿足的,而不是在我們的個人繁榮中得到滿足。所以如果我們沒有什麼,我們不要絕望;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我們應該滿足; 如果我們有很多,我們爲了別人而奉獻。

對愛錢的警告,並不是因爲我們發現神創造的國度——就是物質世界,在某種程度上不如神在天上的國度那麼屬靈。相反,它源於一種驚人的察覺,即在一個墮落的世界中,對金錢的喜愛會使我們依賴於現在的秩序,阻礙我們改變世界的工作。如果錢是我們工作、創立公司、競選職位、加入教會、選擇朋友、投資、花時間或找伴侶的原因,那麼我們就不是在靠信心而活。

在營外工作(希伯來書13:11-25)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魚的內臟和神的天國

食品經銷商Dole&Bailey的首席執行官南希·馬西森·伯恩斯講述了她在成爲基督徒時如何重新考慮職業選擇。[7] 當時她是公司的魚商買家。她說她整天在魚的內臟沾滿腳踝的環境中工作,與那些滿嘴髒話的男人爭吵,四周環繞着印有裸體女人照片的日曆。

她說:“我必須找一個更神聖的工作。”“這不是基督徒該呆的地方”。所以她申請了一個售賣基督教電臺廣告的工作。但是她不能擺脫掉神把她放在充滿魚的內臟的環境中,有自己目的的想法。當她在希伯來書中讀到這樣的段落時,她注意到上帝通常把基督徒留在困難的地方,而不是將他們迅速帶走。所以她決定嘗試一下。她買了一堆有着得體照片的日曆。她把它們放在周圍,撕下那些色情的日曆,把這些得體的日曆在這些男人面前掛起來。“現在你可以看到一些更好的東西,”她說,“我希望它能幫助你度過更美好的一天。”

這些魚商們開始喜歡她,尊重她。有些時候,她是唯一尊重他們的人。她發現她也開始喜歡他們。她讚賞他們的工作,她喜歡爲客戶提供新鮮的、安全的和優質的魚。隨着時間的推移,她成爲CEO,她把公司變成了一個所有人都被體面尊重對待的工作場所,她選擇領導者,訓練他們服侍員工、客戶和供應商。

第13章中的第三個與工作相關的勸誡是“這樣,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來13:13)。根據 希伯來書13:11-13 ,“原來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帶入聖所作贖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燒在營外,” 可知在聖所外面的地方是不潔淨的。“耶穌也在城門外受苦,”在營外,也是在不聖潔的境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希伯來書因此得出教訓,我們也應該在營外行走,並在那裏跟隨耶穌。

許多基督徒在‘‘營外’’遠離聖潔的地方工作,就是處於經常存在敵對、道德挑戰和痛苦的工作場所。有時我們覺得要跟隨基督,我們需要找到更加聖潔的工作場所。但是,希伯來書的這段話告訴我們,情況恰恰相反。完全跟隨基督就是跟隨他到迫切需要救贖幫助的地方,但這些地方卻不一定會歡迎我們的幫助。做耶穌天國的工作,需要與耶穌一起受苦。“忍受他所受的凌辱”一語與摩西的信仰遙相呼應,摩西“看爲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來11:24-26)。這個“凌辱”,就是這卷書之前提到的榮譽和財產的喪失。有時,犧牲我們的財產、特權和地位,可能是我們可以幫助他人的唯一方式。然而,幫助別人正是神將我們送到“營外”工作的原因。“只是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爲這樣的祭,是神所喜悅的。” (來13:16)

Nancy Matheson Burns (guest lecture in the Doctor of Ministry program at 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 Hamilton, MA, March 22, 2000).

希伯來書的結論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希伯來書號召我們進入神對亞伯拉罕所應許的世界——這是一個使全人類進入他國度聖地的應許。它宣佈,神將整個宇宙納入自己聖潔領域的意志終會實現。作爲一個向神國朝聖的人,我們被呼召,要將我們的生命,包括我們的工作生活奉獻在整個宇宙中,而神正是這個宇宙的建築師和建立者。希伯來書勸誡我們要對神的供給感到滿足,爲和平(Shalom)和所有人的聖潔而工作。我們要爲擺在我們面前的喜樂而歡喜地忍受榮譽與財產的失去。在這個旅途中,我們被神的兒子,真正的祭司所供應、鼓舞和激勵;他的自我犧牲,爲世界的潔淨和恢復到神起初的計劃,開闢了一條道路。即使在我們的痛苦中,感恩也是我們的基本態度和忍耐的泉源。基督呼召我們,使他國度的價值在一個墮落後的世界之經濟、社會和政治結構中得到認可。

這需要我們逃避爲錢而活的陷阱。我們做什麼和不做什麼,都要基於這些價值。無論我們的職業是什麼,我們的工作和追求都一樣——“遵行他的旨意,又藉着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裏行他所喜悅的事。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來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