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爲天國是他們的。” (馬太福音5:3)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虛心的人”就是投靠上帝恩典的人。 [1] 我們個人在上帝的面前承認說,我們的靈性破產了。就像在聖殿中的那個稅吏,捶着胸說:“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 ”(路18:9-14)。這是一段誠實的懺悔,我們都是有罪的,全然不具有可以討上帝喜悅的德性。懺悔是狂妄自大的反面。在懺悔最深刻的形式中,我們承認,我們極度需要上帝。耶穌在此宣告,承認我們需要被上帝的恩典充滿,這是一項祝福。

因此,在山上寶訓的一開頭,我們便得知,在我們裏面並不具有屬靈的資源,可以將耶穌的教導實際應用出來。我們沒有辦法靠自己來完成上帝的呼召。理解到自己靈性破產的人是有福的,因爲這樣的理解會使他們轉向上帝;若沒有上帝,他們無法實現被造的目的,也無法成爲神願意我們成爲的人。這篇講道剩下來的一大部份,讓我們遠離自欺,不要以爲自己有辦法可以可到祝福;其目標是要在我們裏面產生出真正謙卑的靈。

這個祝福的實際結果是什麼?如果我們靈裏貧窮,我們就能帶着對自我的誠實評價進入到工作中。我們不會在自己的履歷表中灌水,或是因我們的職位而吹噓。我們知道,要與無法學習、成長、或接受糾正的人共事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因爲他們總是試圖維持一種自我膨脹的形象。所以我們決定誠實對待自我。我們記得,即使是耶穌,在祂開始從事木工的工作時,一定也需要別人的引導和指示。同時,我們也承認,只有靠着上帝在我們身上運行,我們纔有辦法將耶穌的教導實際應用在工作上。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我們要尋求上帝的同在與力量,因爲我們是以基督徒的身份在我們工作的地方過活。

在這個墮落的世界中,“靈裏貧窮”看起來似乎是達到成功與前進的一種阻礙。但是通常這只是一種幻象。以長遠來說,下面哪一個人比較有可能成功?一個領袖說:“不要怕,我可以處理一切的事,只要照我說的去做。”或是,另一個領袖說:“我們可以一起完成這件事,可是每個人都必須比以前表現得更好才行。”如果曾經有一段時間,傲慢自大、自我高擡的領袖被認爲比謙卑、肯授權的領袖更棒的話,那麼那段時光已經過去了,至少在最棒的機構裏早已不存在了。例如,根據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那份有名的研究指出,那些成就永續偉業的公司,其首要的特性標記就是擁有謙卑的領袖。[2] 當然,許多工作場所仍受困於舊國度的自我高擡和膨脹的自我評價。在某些情況中,也許最佳的實用建議是去找另外一個工作場所──如果可能的話。在其他的狀況下,我們也許無法離開這份工作,或是並不想要離開,因爲若是基督徒留下來,也許能成爲一股行善的重要力量。在這些狀況中,靈裏貧窮的人更能成爲他們周遭之人的祝福。

Luke renders this as blessed are the poor (Luke 6:20). Scholars have debated which of the two accounts is primary. Jesus opens his ministry in Luke 4:16-18 by reading from Isaiah 61:1, saying that he has come to preach the gospel to the poor. When John the Baptist questions whether Jesus is the Messiah, Jesus replies, The good news is preached to the poor (Matthew 11:5). But other scholars point out that the poor are the humble and devout who seek God, which suggests that “poor in spirit” is the primary sense. This accords with Isaiah 66:2, But this is the person to whom I will look, to the humble and contrite in spirit, who trembles at my word.  Jesus references the poor fifteen times in the gospels. Three times he refers to those who have nothing to eat, but eleven times he refers to the humble and pious who seek God. Perhaps the best resolution is that the biblical concept of the poor refers both to socioeconomic poverty and spiritual bankruptcy, and the consequent need to depend on God.

Jim Collins, Good to Great: Why Some Companies Make the Leap...And Others Don't (New York: HarperBusiness, 2001),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