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與工作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導論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大多數基督徒發現,他們的工作場所並不支持他們的信仰。一般來說,基督徒明確地見證和行動的範圍很有限。此外,或明或暗,在職場工作的基督徒都可能感到某種壓力,被迫違反符合聖經標準的道德規範。在多元化的社會中,某些限制可能是合理的,但它們可能把工作場所變成不歡迎基督徒的地方。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描述了神的子民如何在不受歡迎的工作場所裏工作的情景。這些書卷顯示了神的子民工作的領域,從建築、政治到娛樂,都處於與上帝的價值觀和計劃公開敵對的環境中。然而,他們卻一路從佔據政權最高職位的非信徒那裡獲得意外的幫助。神似乎爲了他的子民的好處,總在出乎意外的地方彰顯他的能力。而他的子民也常常在自己不情願的環境中,面臨極端的挑戰和決定。

當回到耶路撒冷開始重建聖殿時,以斯拉不得不考慮,能否相信一個不信的統治者會保護猶太人。他必須在波斯帝國腐敗的經濟體系中找到財政支持,同時又要遵守上帝關於經濟誠實的律法。尼希米必須要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這個任務要求他既要信靠上帝,又要講求實效。他必須領導從利他主義到貪婪等不同動機的人,並使他們克服彼此自私的分歧,努力達成共同的目標。以斯帖必須在對婦女的壓迫和波斯王室內部致命的陰謀中生存,但仍然需要準備冒一切危險,拯救她的族人免於滅絕。自他們的時代以來,我們的頭銜和機構有一些變化,但我們今天的工作場所在許多方面與以斯拉、尼希米和以斯帖工作的地方有很多共同點。有些時候情況更好,有時更壞些。在這些書卷中找到的真實生活處境、挑戰和選擇,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一個關乎我們每日生活方式的工作神學。

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

公元前587年,巴比倫人在尼布甲尼撒王的統治下攻佔了耶路撒冷。他們殺了猶大的領袖,掠奪了聖殿並將它焚爲灰燼,摧毀了城牆和很多地方,並把耶路撒冷的貴胄虜到巴比倫。這些猶太人在巴比倫流亡生活了幾十年。他們一直企盼上帝的救贖和以色列的復興。當波斯帝國在居魯士王帶領下,於公元前539年推翻巴比倫帝國時,他們的盼望大大增加。此後不久,居魯士王下詔,邀請他的王國裏的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同時也重建他們的作爲上帝子民的生活(拉1:1-4)。

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原是同一卷書的兩個部分。[1] 它們敘述了從公元前539年居魯士的命令開始的、重建故事的關鍵事件。然而,它們的目的卻不僅僅是出於對古代的好奇,描述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相反,以斯拉和尼希米使用這些歷史事件來闡明覆興的主題。這些書卷顯示了上帝如何復興了他的子民,以及人們如何在這項重建工作中發揮了核心作用。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可能在公元前4世紀由一位未知的作者寫成。[2] 他鼓勵猶太人即使在外國統治下也要忠心地生活,參與神當下和未來的復興工作。

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是高度神學化的書卷,但卻沒有直接談論關於工作的神學。這兩卷書並沒有涵蓋與我們的日常勞動相關的法律規則或預言的異象。然而,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的記載中,確實描述了艱苦的工作,從而含蓄地將工作置於神學框架之中。因此,我們將在這些書卷的字面下,找到工作神學可以發端的肥沃土壤。特別需要注意,以斯拉和尼希米是在一個有人反對也有人支持的環境中,被神呼召恢復上帝的國(以色列)的。今天的工作場所也是如此,有人反對也有人支持上帝的工作。這鼓勵我們弄明白,我們的工作如何使上帝的國植入現今的世界。

以斯帖記

以斯帖記敘述了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所描繪的時代中一個希奇的故事。這個事件與耶路撒冷的重建無關,而是發生在波斯王國內。當時的國王是亞哈隨魯王(公元前485-465年)——我們更熟悉他的希臘名,薛西斯。以斯帖記記載了猶太節日普珥節的由來。這位未具名的作者寫了本書,爲的是解釋和鼓勵猶太人慶祝這個全國性的節日(9:20-28)。[3] 他更廣泛關注是審視猶太人如何能夠在被虜到外邦時,在那些時常敵對猶太人的國家裏生存,甚至興旺。[4]

與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相比,以斯帖記根本沒有明顯的神學系統。事實上,這卷書也從未提及神的名字。然而,沒有任何一個忠實的讀者不會看到,這卷書的事件背後那上帝之手。它激發讀者思考,上帝如何以一種眼不能見、不知不覺的方式在這個世界工作。

H.G.M. Williamson, Ezra, Nehemiah, in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vol. 16 (Waco, TX: Word Books, 1985), xxi.

“Ezra-Nehemiah, Books of” in The Anchor Bible Dictionary, (New York: Doubleday, 1992).

Frederic W. Bush, Ruth-Esther, in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vol. 9 (Nashville: Thomas Nelson, 1996), 326-335.

Mark D. Roberts, Ezra, Nehemiah, Esther, in The Preachers Commentary, vol. 11 (Nashville: Thomas Nelson, 2002), 315-318.

重建聖殿(以斯拉記1:1-6:22)

回到目錄

以斯拉記的開頭記載了波斯王古列的一封詔書。詔書允許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公元前587年被巴比倫人毀掉的聖殿(拉1:2-4)。詔書的導言明確了它宣佈的時間:“波斯王古列元年”(公元前539-538年,即波斯打敗巴比倫後不久)。它還向我們介紹了以斯拉記-尼希米記的主要主題之一:上帝的工作與人類工作之間的關係。古列王通告“爲要應驗借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因爲“耶和華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拉1:1).古列作爲國王做了他的工作,以達到他個人和帝國的目的。然而,這卻是上帝在他裏面工作的結果,爲要達成上帝自己的目的。在以斯拉記的第一節經文中,我們感受到是上帝在掌權。但他選擇通過人類,甚至外邦人來完成他的旨意。

今天的職場基督徒也相信,上帝可以通過非基督徒和世俗機構的行動和決定工作。不管古列本人是否承認,他都是上帝所揀選的器皿。同樣,不管我們或他們承認與否,我們的老闆、同事、客戶和供應商、競爭對手、監管機構或無數其他參與者的行爲,可能也會推進神國度的工作。這應該攔住我們,不至於陷入絕望或者傲慢。如果你在工作場所看不到基督徒及基督教價值觀,不要絕望——神仍在工作。另一方面,如果你認爲你自己或你的組織是基督教德行的典範,當心!上帝可能通過那些與他的關係不太明顯的人做成更多的工作。當然,上帝通過古列工作的事實警戒我們,不要期望我們忠心的工作一定會有財富和權力的獎勵。當時古列王仍然富有、強大、也不信神,相反許多神的百姓卻只是慢慢地從流亡的貧困中恢復過來。上帝爲了他的國度使萬事爲之效力,不一定是爲了我們的個人成功。

因爲許多猶太人利用了古列的詔令,因此上帝的工作得以繼續。“一切被神激動他心的人”,都準備要回耶路撒冷去(拉1:5)。當他們到達耶路撒冷後,第一件事就是建築祭壇,並在壇上獻祭(拉3:1-3)。這是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所記載的主要工作的縮寫。它與舊約猶太教在聖殿中舉行的獻祭行爲密切相關。這些書卷中描述的工作,反映並支持了聖殿及其獻祭的禮儀在神子民生命中的中心地位。在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中,敬拜和工作是並行的兩個主題。

鑑於以斯拉重點在於重建聖殿,那些與這個行動有關的工作才被記錄下來。因此,迴歸耶路撒冷的人被分別記載爲“祭司、利未人、民中的一些人、歌唱的、守門的、尼提寧”(拉2:70)。經文中提到“石匠和木匠”,是因爲這些工匠乃是建造工程所必須的(拉3:7)。那些沒有建造聖殿所需要技巧的人,以工作的成果來“甘心獻上禮物”,從而在建造上有份(拉2:68)。因此,在某種意義上,重建聖殿是所有人的工作,每個人以不同的方式貢獻力量。

以斯拉還提到古列以外的其他政治領導人,因爲他們對建造工程有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例如,他提到所羅巴伯爲人民的領袖。他是領導監督重建聖殿的猶大省長(該1:1)。以斯拉提到的“省長利宏、書記伸帥”,曾上本阻止重建聖殿(拉4:8-10)。其他國王和官員的名字也是根據他們與重建項目的相關性而出現。

聖殿是這個項目的目的。但我們如果認爲神只祝福爲了宗教而工作的工匠和物品,我們就錯了。以斯拉的願望是恢復耶路撒冷的整個城市(拉4:13),而不只是聖殿。到尼希米記時,我們將進一步討論這一點——尼希米實際上進行了聖殿以外的工作。

以斯拉描述了幾種抵制聖殿重建的努力(拉4:1-23)。這些抵制暫時得逞,使聖殿的重建停滯了約二十年(拉4:24)。最後,上帝通過哈該和撒迦利亞的預言,鼓勵猶太人恢復並完成了這項工作(拉5:1)。此外,波斯王大利烏承擔了財政支出,希望耶和華可以祝福他和他的眾子(拉6:8-10)。由於上帝“使亞述王的心轉向他們”,以至於“他堅固他們【以色列人】的手做神殿的工程”,最終聖殿的重建得以完工(拉6:22)。

正如這節經文所說,猶太人實際上做了重建聖殿的工作。然而,他們的工作能夠成功得益於兩個外邦國王的幫助,一個下令開工,另一個支付了完工的費用。這些人努力的背後隱藏着上帝的全部工作。上帝在國王的心中做工,並通過先知鼓勵他的子民進行建造。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上帝工作的範圍遠遠超過其子民所能看到的。

聖約生活的恢復,第一階段:以斯拉的工作(以斯拉記7:1-10:44)

回到目錄

諷刺的是,在這卷以以斯拉命名的書卷中,他的名字直到第七章纔出現。在聖殿重建五十年後,這位滿腹經綸的祭司和文士帶着波斯國王亞達薛西的祝福來到耶路撒冷。他的任務是代表國王在聖殿裏獻祭,並通過教導和任命遵守律法的領袖在猶大實施神的律法(拉 7:25-26)。

以斯拉並沒有把波斯國王的恩惠解釋爲交了好運。相反,他認爲是上帝“使王起這心意”,差遣以斯拉到耶路撒冷(拉 7:27)。如以斯拉所說,他“得以堅強”並實施王的命令,是因爲“耶和華—我 神的手幫助我”(拉 7:28)。以斯拉最愛使用“神的手幫助某人”的語言。聖經中八次使用這個說法,其中以斯拉記中有六次之多 (拉7:6, 9, 28; 8:18, 22, 31)。神在以斯拉身上、並通過以斯拉做工。這纔是以斯拉成功的真正原因。

以斯拉對神幫助的信心,在他從巴比倫前往耶路撒冷的時候受到了考驗。以斯拉說:我求王撥步兵馬兵幫助我們抵擋路上的仇敵,本以爲羞恥;因我曾對王說:“我們 神施恩的手必幫助一切尋求他的;但他的能力和忿怒必攻擊一切離棄他的。”(拉 8:22)。對於以斯拉來說,依靠王的軍隊護送意味着不相信上帝的保護。所以,他和他的隨從禁食禱告,而不是尋求國王的實際幫助(拉 8:23)。注:以斯拉選擇不接受王軍隊的保護,並不是遵守任何特定的舊約律法。相反,這個決定反映了他自己的信念,要如何在領袖的切實挑戰中信靠上帝。人們可能會說,在這種情況下,以斯拉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信徒”,因爲他願意爲神必保守的信念付出生命,而不是藉助人的幫助來確保安全。正如我們將在後面看到的,以斯拉的立場並不是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中敬虔的領袖們認爲唯一合理的立場。

事實證明,以斯拉的策略是成功的。他看到:“我們 神的手保佑我們,救我們脫離仇敵和路上埋伏之人的手”(拉 8:31)。然而,我們不知道以斯拉同行的人是否攜帶或使用了武器,來保護他們的安全。經文似乎暗示,以斯拉及同伴沒有遭遇任何危險就完成了他們的旅行。以斯拉記再次表明,當神在人身上工作時,人的努力一定會成功的。

以斯拉記的最後兩章重點談論猶太人與外邦人交往的問題。以斯拉忠心遵行律法並在禱告後果斷領導以色列民。除了以斯拉的例子,工作的問題沒有在這兩章中出現。

重建耶路撒冷城牆(尼希米記1:1-7:73)

回到目錄

尼希米記的第一章介紹了該書主人公的名字。尼希米是波斯帝國首都蘇珊城的居民。當尼希米聽說耶路撒冷城牆在聖殿重建半個世紀後仍然荒廢時,他“坐下哭泣,在神面前禁食祈禱”(尼1:4)。明確地說,他正在制訂一個挽救耶路撒冷局勢的計劃。

構建聖-俗間的橋樑(尼希米記1:1-1:10)

回到目錄

聖殿和城牆之間的連接對於工作神學是很重要的。聖殿可能是一個宗教機構,而城牆卻是世俗的。但正像他曾引導以斯拉重建聖殿一樣,上帝引導尼希米修建城牆。神聖的和世俗的事工,都是實現上帝恢復以色列國的計劃所必需的。如果城牆沒有重建,聖殿並不完整。這兩個工作是同一個任務。我們並不難理解其中的原因。假如沒有城牆,即便整個國家是和平時期,因爲有土匪,幫派和野生動物的侵擾,古代近東的任何城市不可能是安全的。一個城市在經濟和文化上越發達,城市裏東西的價值越大,對城牆的需求就越大。聖殿及其華麗的裝飾會受到特別的威脅。實際上,沒有城牆意味着沒有城市,沒有城市意味着沒有聖殿。

相反,因聖殿是神對律法、政府、安全和繁榮的規定的源頭,耶路撒冷及其城牆依賴於聖殿的存在。即使單單從軍事層面講,聖殿和城牆也互爲依存。城牆是耶路撒冷保障的一個部分,但是聖殿作爲神的居所(拉1:3)也是如此——神會破壞耶路撒冷城仇敵暴亂的計謀(尼4:15)。政府和公義也同時依賴於二者。城門口是解決訴訟的地方(申命記21:19, 以賽亞書29:21),同時耶和華從他的聖殿裏“爲孤兒和寡婦申冤”(申10:18)。沒有聖殿就意味着沒有上帝的同在,沒有上帝的存在就意味着沒有軍事力量、沒有公義、沒有文明、也不需要城牆。在一個建立在上帝“約和慈愛”基礎上的社會裏,聖殿和城牆緊密相連(尼1:5)。這至少是尼希米爲之禁食、祈禱和工作的理想狀態。

信靠上帝意味着祈禱、採取“實際”行動、還是兩者兼備?(尼希米記1:11-4:23)

回到目錄

尼希米記第一章 最後一節提到他是“王的酒政”(尼1:11)。這意味着,作爲測試和服侍國王飲品的人,他不僅可以隨時參見國王,而且是波斯王國備受信賴的顧問和高級官員。[5] 當尼希米開始重建耶路撒冷城牆的工作時,他能使用他的專業經驗和職位發揮最大的功用。

當國王授予他監督重建城牆的詔令時,尼希米要求國王向他回耶路撒冷必須經過地域的省長髮詔書(尼 2:7)。 在尼希米亞看來,國王允准這個要求是“因我神施恩的手幫助我”(尼2:8)。顯然,尼希米並不認爲信靠上帝,他就不應該爲他的旅程尋求國王的保護。此外,他很高興有“軍長和馬兵”護送他安全抵達耶路撒冷 (尼2:9)。

尼希米記的經文並沒有表示,尼希米決定尋求和接受國王的保護有什麼問題。事實上,經文認爲是神的祝福才讓王提供了這點協助。值得注意的是,尼希米對這個問題的處理方法與以斯拉不同。雖然以斯拉認爲信靠上帝意味着他不應該尋求王的保護,而尼希米卻認爲王提供這樣的保護是神施恩的手的證據。這種分歧表明,敬虔的信徒很容易對於在工作中如何信靠神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也許每個人都是照他最熟悉的方式處理問題。以斯拉是一位祭司,對神同在的居所很熟悉。尼希米是王的酒政,熟悉如何運用皇家的權力。以斯拉和尼希米都努力在他們的工作中忠心。他們兩者都是敬虔的、禱告的領袖。但他們卻對如何信靠上帝、尋求保護,有不同的看法。對於以斯拉而言,這意味着旅途中沒有王的軍隊護送。對於尼希米來說,這意味着接受王幫助的提議,就是神親自祝福的明證。

我們在幾個地方找到的跡象表明,尼希米是我們可以稱之爲“務實的信徒”。在 尼希米記第二章中,尼希米甚至在向耶路撒冷的居民宣佈他的計劃之前,就暗地調查了以前城牆的頹垣殘壁(尼 2:11-17)。顯然,他想在公開承諾之前,嘗試瞭解所要進行的工作的規模和範圍。然而,在解釋了他到耶路撒冷的目的並指神施恩的手賜福與他,卻遭受一些地方官員嘲笑和指責的時候,尼希米回答說:“天上的神必使我們亨通”(尼 2:20)。上帝將部分通過尼希米的機智和經驗豐富的領導力,讓這計劃成功。事實上,成功源自上帝,並不意味着尼希米可以逍遙自在。恰恰相反,尼希米即將開始一項艱鉅而吃力的工作。

他的領導工作涉及將重建城牆的任務分派給各種各樣的人,包括“大祭司以利亞實和他的弟兄眾祭司”(尼3:1),“提哥亞人”,除去那些不願肩擔他們主的工作的貴胄(尼3:5),“銀匠哈海雅的兒子烏薛”和“做香的哈拿尼雅”(尼3:8),“管理耶路撒冷那一半、哈羅黑的兒子沙龍和他的女兒們“(尼3:12)以及許多其他人。尼希米能夠激發同伴,並有效地組織工程。

但是,正如在以斯拉的重建聖殿的故事中一樣,有人開始反對他們。當地人的領袖試圖通過嘲笑來阻止猶太人的工作,但“百姓專心做工”(尼4:6)。當他們的言語不能阻止重建城牆時,當地的領袖“同謀要來攻擊耶路撒冷,使城內擾亂”(尼4:8)。

那麼尼希米帶領羣眾怎麼辦呢?是祈禱和信靠上帝,還是武裝自己準備戰鬥?可以預見的是,這位務實的信徒帶領羣眾同時進行兩樣準備:“我們禱告我們的神,並派人看守,晝夜防備” (尼4:9)。事實上,當對建造者的威脅增多時,尼希米還在關鍵位置設置了守衛。他鼓勵羣眾不要因爲他們的敵人而灰心:“不要怕他們!當記念主是大而可畏的。你們要爲弟兄、兒女、妻子、家產爭戰” (尼4:14)。因着他們的信心,這些猶太人就準備戰鬥。隨後不久,尼希米又再次鼓勵大家,“我們的神必爲我們爭戰!”(尼4:20)。然而,這並不是邀請猶太人只相信神超自然的保護,而放下他們的武器專心建造。相反,上帝將通過在戰鬥中幫助他的民,來爲他們爭戰。當百姓工作時,上帝在他們心裏工作,也通過他們的手工作。

我們基督徒行事時,似乎認爲要麼我們主動展開自己的計劃,要麼被動等待神做工。我們知道這是僞二元論。這也是爲什麼當基督教科學教會(Christian Science)認爲醫療是對神不忠時,正統/歷史性的基督教神學反對這一預設的原因。然而,我們時常傾向於過於消極地等待上帝做工。如果你失業了,上帝希望你找到一份工作。要獲得上帝希望你擁有的工作,你必須像其他人一樣寫一份簡歷、搜索、申請職位、面試、並在找到最終的工作之前被拒絕幾十次。如果你爲人父母,上帝希望你在撫養你的孩子時享受生活。但你仍然需要設定界限並執行,時常在繁忙時爲孩子提供方便,與兒女討論困難的話題,跟兒女在挫折中、骨折時、傷心時一起哭泣受苦,與他們一起做家庭作業,當你犯錯時請求他們的寬恕,並在他們失敗時給予饒恕。你不會因爲有好的行爲,比如帶孩子去教會,而被獎勵去休假。尼希米及其同伴的艱苦工作警示我們:信靠上帝並不等於乾坐着等待上帝超然地解決我們的問題。

“Nehemiah (person)” in The Anchor Bible Dictionary (New York: Doubleday, 1992).

借貸行爲與敬畏神的聯繫(尼希米記5:1-5:19)

回到目錄

尼希米重建城牆的工作不僅受到外部的威脅,也有內部的威脅。某些富有的貴胄和官長在經濟困難的時期大發橫財(尼希米記 第五章)。雖然在猶太律法中(例如出22:25)明令禁止,他們仍向猶太同胞借貸,並索要利息。[6]當債務人不能償還貸款時,就失去他們的土地,甚至被迫把他們的孩子賣爲僕婢(尼5:5)。尼希米要求富人停止收取貸款的利息,並歸還他們從債務人那裏得到的所有東西。

與那些佔猶太同胞便宜的自私之輩相反,尼希米沒有利用他的領導地位來斂財。 “因爲敬畏神”,他甚至不像以前的省長一樣收稅,以補償他的私人開支(尼5:14-16)。相反,他慷慨地邀請許多人在他的席上吃飯。這些費用不是從徵稅而來,是從他的私人儲蓄中支付(尼5:17-18)。

在某種意義上,貴胄和官長犯了我們剛纔討論過的二元論。對他們而言,他們不是被動地等待上帝來解決他們的問題。相反,他們主動地尋求自己的利益,彷彿經濟生活與上帝毫無關係。但尼希米告訴他們,他們的經濟生活對上帝是至關重要的,因爲上帝關心的是整個社會,而不僅僅是它的宗教方面:“你們行事不當敬畏我們的神嗎?不然,難免我們的仇敵外邦人毀謗我們[這是對那些強迫猶太債務人賣爲奴隸的貴胄講的]”(尼5:9)。 尼希米將經濟問題(高利貸)與對神的敬畏聯繫起來。

雖然 尼希米記第五章的問題出現於遠離我們自己的法律和文化環境,卻可以挑戰我們的思維模式,爲何要憂慮從自己的地位和特權中獲得多少利益,甚至從我們的工作中獲益呢?我們應該把錢放在借貸取利的銀行裏嗎?我們應該利用職場提供的福利,即使這些福利需要他人付出相當大的成本嗎?尼希米的具體命令(不收取利息,不取消抵押品贖回權,不強迫人民賣爲奴隸)在我們的時代可能有不同的應用,但是命令背後是一個今天仍然適用的禱告:“我的神啊,求你記念我爲這百姓所行的一切事”(尼5:19)。正如尼希米所做的,今天神對工人的呼召仍是我們要盡一切可能爲人服務。在實踐中,這意味着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照顧那些依靠我們的工作的人:僱主、同事、客戶、家庭、公眾及許多其他人。尼希米可能不會告訴我們如何處理今天的職場問題,但他告訴我們在做決定時如何擺正優先次序。把人放在第一位。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Bible prohibits lending money at interest has a long and contentious history in Christian theology. See Theology of Work Project's article, Finance Overview at www.theologyofwork.org.

尼希米歸功勞給上帝(尼希米記6:1-7:73)

回到目錄

尼希米所面臨的內憂外患並沒有阻止重建城牆的工作。他們只用了五十二天就完成了工程(尼6:15)。猶大的仇敵“便懼怕,愁眉不展;因爲見這工作完成是出乎我們的神”(尼6:16)。雖然尼希米已經行使了相當的領導力來鼓舞和組織建造的民,加上他們不知疲倦地工作,憑藉尼希米的智慧抵禦攻擊和干擾,他仍然看到所有這些都是在神的幫助下完成。上帝通過尼希米和他的子民,使用他們的恩賜和勞動來達到上帝自己的目的。

聖約生活的恢復,第二階段: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尼希米記8:1-13:31)

回到目錄

在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完工後,以色列人聚集在耶路撒冷,重新與上帝立約。以斯拉在這時重新出現,向人們宣讀律法書(尼8:2-5)。當以色列人聽見律法書上的話都哭了(尼 8:9)。然而尼希米制止他們的悲傷,又補充說,“你們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因爲今日是我們主的聖日”(尼 8:10)。無論如何,可能當時的中心工作是服侍神,所以慶祝是他們的任務。在神聖的節日裏,人們要享受勞動的果實,並與缺乏的人分享。

然而,正如尼希米記第九章所表明的,他們也花時間向神認罪併爲之悲哀(尼9:2)。首先他們大範圍地重述了上帝過去的大作爲,從創造開始(尼9:6),統貫舊約的關鍵事件。在此背景之下,他們認罪悔改。在其他內容之外,以斯拉闡述了以色列對上帝的不忠導致神的選民成爲列王的“奴僕”、列王也享受以色列人的美物(尼9:36-37)。

人們在與神重新立約時,作出的其中一個應許是承諾要遵守安息日(尼10:31)。特別是,他們答應不在安息日與不守安息日的“這地的人民”做生意。以色列人也承諾要履行他們的責任,支持聖殿及祭司和利未人(尼10:31-39)。他們會按比例把自己的出產奉給聖殿及其工作人員。正如那時一樣,現在我們承諾用一定比例的收入來支持“我們神殿的使用”(尼10:32),既是資助敬拜工作的必要手段,同時也提醒我們所有的一切的源自於神。

在完成耶路撒冷城牆重建並監督那裏的社會復興後,尼希米回到了亞達薛西王國(尼13:6)。後來,他回到耶路撒冷,發現他開始的一些改革蓬勃發展,而另外一些則被忽視。例如,他注意到有人在安息日做工(尼13:15)。猶太人的貴胄准許外邦商人在安息日把貨物運到耶路撒冷出售(尼13:16)。所以尼希米斥責那些不遵守安息日的人(尼13:7-18)。此外,他以典型的務實做法在安息日前一日晚上關閉城門,直到安息日結束纔打開。他也派他幾個僕人管理城門,以警戒販賣貨物的人離開(尼13:19)。

尼希米記並不能回答基督徒是否應該和/或如何守安息日的問題。 這需要一個更廣泛的神學討論。[7]然而,這卷書提醒我們,遵守安息日在上帝首先立約的百姓心中具有的中心地位,以及因與不守安息日的人進行經濟往來所造成的威脅。在我們自己的情況下,當商場在主日關閉時,基督徒更容易遵守安息日。然而,我們當代的二十四小時商業文化,把我們置於尼希米的情形之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有意識地決定遵守安息日,即使可能付出高昂的代價。

See Theology of Work Project's article, Rest and Work at www.theologyofwork.org.

在墮落的制度下工作(以斯帖記)

回到目錄

以斯帖記開頭記載了亞哈蘇魯王(在聖經以外的歷史中以薛西斯聞名)爲顯示他的榮耀而舉行的一個盛大的聚會(斯1:1-8)。在豪飲美酒以後,亞哈隨魯王吩咐太監帶王后瓦實提到他面前,以向其他賓客炫耀王后的美貌 (斯1:10-11)。但瓦實提感到被羞辱,不肯遵命(斯1:12)。瓦實提抗旨,使出席的人擔心王國裏的其他婦女會效法她的例子,不尊敬她們的丈夫(斯1:13-18)。因此,瓦實提被“解僱”。王的侍臣開始爲他物色新後(斯1:21-2:4)。可以肯定,這一場景描述了一個家庭事務。但每個皇室都是政治職場。所以瓦實提的狀況也是一個職場問題。因着瓦實提的性別,老闆想佔她的便宜,卻在她不能滿足他的幻想時把她解僱。

王想找人取代瓦實提。而一個名叫以斯帖的猶太少女在精心的準備後出現在後宮裏,預備被王試用一夜(斯2:8-14)。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她陷入了一個受壓迫的、性別歧視的制度中,很快她就會在自私的暴君手下失去童貞。但她卻不是被動的受害者。她與國王過夜、對瓦實提的遭遇緘默不言,並在她的種族背景上欺騙國王,以利用這個體制達成自己的目的(斯2:20)。因爲以斯帖的超凡美貌,她贏得了國王的恩寵,被立爲新的王后(斯2:17)。因爲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都強調猶太人與外邦人通婚的錯誤,以斯帖願意進入後宮成爲異教國王的妻子,就顯得更加驚人(拉9:1-4; 尼13:23-27)。 

當我們讀到以斯拉記,得知一些猶太人與外邦人通婚後充滿悲傷的認罪禱告之後(斯 9:13-15),我們只能揣測,他可能想到了以斯帖與亞哈隨魯的婚姻。

以斯拉和尼希米忠實地遵守猶太律法,與以斯帖的宗教和道德妥協之間存在再明顯不過的對比。以斯帖願意做任何事情,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她渴望利用另一個女人的不幸,更願意自己被王利用。不管我們是否到了以斯帖的程度,道德妥協是幾乎所有職場基督徒所熟悉的。有誰從來沒有在他們的工作中採取道德可疑的行動?有誰從來沒有在以下情況中保持沉默:當虐待他人反而使我們得益時,當老闆通過解僱下屬來掩蓋他或她自己的無能時,當眼看着最髒最危險的工作再次落在外族人頭上時?誰從來沒有掩蓋真相以獲得我們想要的:暗示我們在過去的成功中有着更大的貢獻,或假裝我們在學業上或在工作上了解比實際更多?

以斯帖進入王宮,獲得了因此而衍生的權力和影響力。她似乎對上帝給她的任何計劃或目的都不感興趣。事實上,在以斯帖記上甚至從未提到過上帝。但這並不意味着上帝對她在亞哈隨魯的朝廷中沒有計劃或目的。而她的表哥末底改更謹守猶太律法,因此後來與亞哈隨魯王的最高官員哈曼發生衝突(斯3:1-6)。哈曼的迴應是不僅要殺死末底改,也要滅絕整個猶太民族(斯3:7-15)。末底改得知這個陰謀,並傳話給以斯帖。雖然她的整個民族都要被滅絕了,但她似乎不爲所動。

以斯帖的藉口是,參與此事會危及她的地位,甚至她的性命(斯4:11)。國王似乎已經對她喪失興趣,並且過去30天都沒有蒙召見王了。國王肯定不會獨自睡覺,因此其他的一位或多位婦女“蒙召進來見王”(斯4:11)。爲她的族人干預這事太過冒險。末底改以兩個理由迴應了以斯帖。首先,不管她是否干預,她的性命危在旦夕。“你莫想在王宮裏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斯4:13)。再者,“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爲現今的機會嗎?”(斯4:14)。這兩個理由使以斯帖的態度180度大轉彎。“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斯4:16)。這位除了自己的好處不管不顧、趨炎附勢的人,忽然變得可以爲了他人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性命。

請注意,末底改的兩個論點針對兩種不同的本能。第一個論點呼籲自我保護。你以斯帖是一個猶太人。如果所有的猶太人都被下令殺害,你最終也會被發現並殺害。第二個論點訴諸天命,有服侍神的暗示。如果你以斯帖想知道爲什麼在那麼多處女中,只有你最終成爲王后,或許是因爲你的生命有更大的意義。第一個論點看來是實際的,而第二個卻更高尚。到底是那個論點導致以斯帖的轉變呢?

也許末底改的兩個論點同時促使以斯帖改變心意。第一步是身份認同。長久以來,以斯帖認同自己做爲猶太人的身份。在這個意義上,她採取了耶穌出生時同樣的步驟,用人性來進行身份認同。也許正是這一步,使自以爲是的以斯帖記敞開心扉爲神而活。

第二步是服侍。認識到她同胞的致命危險,以斯帖擔當起干預國王的服侍任務。她冒着失去她的高位、財產和性命的危險。她的高位現在成爲服侍神的一種方式,而不是爲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儘管以斯帖過去曾經不信神也不順服他,上帝卻像使用以斯拉和尼希米那樣的敬虔典範一樣使用以斯帖。以斯帖的服侍在幾個方面能對應於今天的職場:[8]

  • 不管是否基督徒,很多人都爲了事業的成功而做道德上的妥協。儘管我們曾經失敗,我們都像以斯帖一樣,有責任讓上帝使用我們。你是否曾經走後門得到自己的工作呢?然而,神要用你來結束你工作單位的欺騙行爲。你是否曾不當使用公司資產?上帝仍然能用你來清理你所在部門僞造的記錄。過去的虛僞不能作爲現在拒絕神使用你的藉口。過去濫用神所賜的能力,不能作爲現在拒絕神善用這些能力的理由。以斯帖是我們所有曾經虧缺神榮耀之人的榜樣。你不能說,“如果你知道我曾經犯了多少錯——我現在對神一無所用。”
  • 上帝利用我們生活中的實際情況。以斯帖的位置給了她服侍神的獨特機會。 末底改的位置給了他不同的機會。我們應該擁抱我們所擁有的獨特機會。不是說,“只有我擁有那個機會,我纔會爲神做大事”,而是說,“或許我得了這個位分就是爲了現今的機會。”
  • 從屬靈的角度看, 我們的位置是危險的。我們可能會把我們的價值和我們的存在,等同於我們的職位。我們的職位越高,危險就越大。以斯帖僅僅看到自己是波斯的王后,卻不再認爲自己是一位年輕的猶太女子。同樣,我們也會成爲超乎我們控制的因素之奴隸。如果成爲公司老總或者拿到終身教職或維持一份好工作太過重要,以至於我們把生活的其他東西割裂開來,我們已經失去了自我。
  • 服侍神需要我們冒失去高位的危險。如果你使用自己的職位服侍神,你可能失去職位和前程。如果你已經把自己的身份建立在你的工作或事業上,這是雙重的可怕。然而實情是,如果我們不服事神,我們的職位也有風險。以斯帖的情況是極端的。如果她冒着失去後位的危險去幹預,她可能會被殺死;如果她不介入,她必定會被殺死。我們的職位真的比以斯帖的更安全嗎?冒着失去不能維持的東西的危險,去得到你不能失去的東西,並不是愚蠢。服侍神而做的工永遠不會白費。

對於以斯帖和猶太人來說,這個故事有一個幸福的結局。以斯帖冒着危險去見王,然而卻蒙了恩典 (斯5:1-2)。她施巧計用兩次筵席來奉承哈曼(斯5:4-8; 7:1-5),並使哈曼滅絕猶太人的詭計暴露出他自己的僞善(斯 7:6-10)。王撤銷了對猶太人的審判(斯 9:11-14),並以資財、榮耀和權利獎勵末底改和以斯帖 (斯8:1-2; 10:1-3)。他們接下來爲猶太人求好處(斯 10:3)。哈曼和猶太人的仇敵被擊殺(斯 7:9-10; 9:1-17)。後來,猶太人脫離仇敵的日子(亞達月十四/十五二日)被記爲普珥節(斯 9:17-23)。

Ideas in this section are drawn from the sermon, “If I Perish, I Perish,” by Tim Keller, preached at 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 New York on April 22, 2007, available for download at: http://www.gospelinlife.com/if-i-perish-i-perish-5610.html.

神隱藏的手及人的迴應(以斯帖記)

回到目錄

如前所述,以斯帖記中並沒有被提及上帝。然而這確實是聖經中的一卷書。因此,解經家們都在以斯帖記中尋找上帝隱藏的身影,並通常指向一節關鍵的經文:“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爲現今的機會嗎?”(斯 4:14)。這意味着她不是靠運氣、命運、也不是靠自己的智慧,而是靠着一位幕後主角的意志得到她的位置。我們可以在這裏看到神的手。以斯帖得到王后的位分,是因爲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中所謂“神施恩的手幫助[她]”(斯8:18, 尼2:18)。

這挑戰我們思考,上帝如何以我們看不到的方式工作。當一個世俗的公司消除了晉升和薪資上的偏見時,是上帝在做工嗎?當一個基督徒不再做虛假記錄時,她需要宣告她這麼做,是因爲自己是基督徒嗎?如果基督徒有機會與猶太人和穆斯林一起合作,在公司裏作出合理的宗教包容時,他們是否應認爲這是神在做工?如果你能在一個敗壞的行政機關裏用工作行善,是否是上帝呼召你接受這個職位呢?如果你任教的學校強迫你做良心不安的事,你是應該離開,還是堅守崗位加倍努力呢?

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結論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有幾個共同的特點。這三卷書都是發生在波斯帝國統治期間,篇幅短小的敘事。這三卷書都涉及波斯國王和其他政府官員。這三卷書重點都放在猶太人的活動上。他們尋求在一個在很多方面反對他們信仰上帝的環境中興旺生存。這三卷書見證了波斯國王可以幫助猶太人,讓他們努力生存和興旺的事實。所有三個關鍵領袖,都是我們效法的榜樣。此外,這三卷書都展示了在工作中的神的子民。因此,它給我們機會反思,這些書卷如何影響我們對工作及其與神的關係之認識。

然而,這三卷書對關鍵事務的看法也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本是同一卷書兩個部分的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也是如此。在以斯拉記中,信靠上帝要求神的子民在沒有軍兵護送的情況下經過危險的領土。而在尼希米記中,提供護送的軍隊卻作爲神賜福的證據。以斯拉代表可能被稱爲“理想主義的信仰”,而尼希米則踐行“務實的信仰”。在以斯帖記中,上帝的手一直在暗中隱藏,主要顯明在以斯帖精明地使用她的智慧和地位,服侍她的同胞上面。我們可以稱她的信仰爲“聰明的信仰”。

然而,以斯拉和尼希米分享同一個異象,即神在世界上的工作。上帝參與所有人的生活,不僅是他的選民。上帝感動異教國王的心,引導他們服務於上帝的旨意。耶和華神用各式各樣堅定的領袖和預言的聲音,完成他自己的目的,啟示他的百姓把工作獻給神。在以斯拉記中,神使用一個忠心的祭司重建他的聖殿。在尼希米記中,神使用一個忠心的平信徒重建他首都的城牆。在以斯帖記中,神使用一個起初不守律法、嚴重妥協的猶太人,拯救同胞免遭滅種之災。從全部三卷書的角度來看,神在世界各地工作,並且使用各種人的工作。

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的關鍵經節和主題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經節

 

主題

以斯拉記 1:1          波斯王居魯士元年,耶和華爲要應驗藉耶利米的口所說的話,就激發波斯王居魯士的心,使他下詔書通告全國,說...

 

上帝在世界各地工作,甚至在異教國王心裏做工,並且通過他做工

以斯拉記 7:28b     我因耶和華-我 神的手的幫助,得以堅強,從以色列中召集領袖,與我一同上來。

 

當神賜福時,人的工作就能成功

以斯拉記 8:22      我以求王撥步兵騎兵幫助我們抵擋路上的仇敵爲羞愧,因我們曾對王說:“我們 神施恩的手必幫助凡尋求他的,但他的能力和憤怒必攻擊凡離棄他的。”

 

有時信靠上帝意味着不依靠他人的幫助

尼希米記 2:8b-9       王就允准我,因爲我 神施恩的手幫助我。我到了河西的省長那裏,將王的詔書交給他們。王派了軍官和騎兵護送我。

 

有時信靠上帝意味着在他人的幫助中看到神的供應

尼希米記 4:9            然而,我們向我們的 神禱告,又因他們的緣故,就派人站崗,晝夜防備他們。

 

信靠上帝並不意味着消極被動

尼希米記 5:19          我的 神啊,求你記念我爲這百姓所做的一切,施恩於我。

 

確定什麼是正路的關鍵,是看它如何影響所涉及的人

 

尼希米記 13:19        安息日前一日黃昏的時候,我吩咐人把耶路撒冷城門鎖上;我又吩咐,不過安息日不準開門。我也派幾個僕人在城門口站崗,免得有人在安息日挑擔子進城。

 

 

神要求我們守安息日,即便這會帶來經濟上的損失

以斯拉記 2:14          晚上她進去,次日回到另一個女院,交給掌管妃嬪的太監沙甲。除非王喜愛她,再提名召她,她就不再進去見王。

 

人們 - 特別是婦女 - 可能會發現,自己陷於沒有完全良性對策的經濟環境中。 然而神卻與他們同在。

以斯拉記 4:13b        你不要自己以爲在王宮裏強過任何猶太人,得以倖免。

 

認爲權力、地位或財富能使我們免於生命的危險是一種錯覺

以斯拉記 4:14b        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爲現今的機會嗎?

 

神在我們中間的工作是微妙的,甚至有時不能具體地看到他在工作

以斯拉記 4:16b         我若死就死吧!

 

服侍神的唯一方法,是承認我們不能掌控我們行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