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約伯記1-2)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約伯從神而來的豐富產業(約伯記1:1-12)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這卷書一開頭,提到一位名叫約伯,非常富有的農場、牧場主人。經文說他:「在東方人中就爲至大」(伯1:3)。和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這些族長一樣,他的財富是以他擁有上千頭牲畜、眾多僕人、眾多家族成員來衡量的。他有七個兒子、三個女兒(伯1:2),也都是他極大的喜樂、重要的資產。在農業社會,子女是家族中最可靠的勞力來源。古代近東世界就跟現代世界很多地方一樣,子女是舒適的退休的最佳盼望,唯一可能的養老計劃。

約伯把他的成功視爲上帝賜福的結果。我們看到上帝對約伯說:「他手所做的都蒙你賜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伯1:10)經文提到一個不尋常的地方,讓我們知道約伯很清楚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所賜。他擔心子女可能不小心得罪上帝。雖然約伯爲人「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伯1:1),但是他擔心他的子女不會像他這麼小心。他們之中會不會有人,在經常舉辦的宴席中喝了太多,一不小心咒詛神、犯了罪呢(伯1:4)?所以,每一次宴會後,爲了防範未然,避免不小心得罪神,「約伯打發人去叫他們自潔。他清早起來,按着他們眾人的數目獻燔祭」(伯1:5)。

上帝深知約伯極爲忠心。祂對撒旦(希伯來文中意指「指控者」[1])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伯1:8)。這個指控者看到可以從中作梗的機會,就說:「約伯敬畏上帝,豈是無故呢?」(伯1:9)也就是說,是不是因爲上帝讓他這麼富有,約伯纔會如此敬愛上帝?約伯的讚美和「按着他們眾人的數目」所獻的燔祭,是不是要保持富有而和上帝做交易呢?或者套用現代的用語,約伯的忠心,是不是也沒有比對着上帝賜福的自動販賣機投進硬幣,好到哪裏去呢?

我們也應該對自己問同樣的問題。我們和神的關係,主要就是因爲要祂來賜給我們所要的東西而已嗎?還是更糟,只是要祂別來阻礙我們自己所設定的成功人生?在一切順遂的時候,這些可能都不是什麼太嚴重的事。這時我們相信神。我們瞭解祂——至少在理論上——是一切美善的源頭。在這種狀況下,我們認真工作,神的良善和人手所做的工作並行不悖。在一切順遂的時候,我們所行的帶來豐碩的收穫,因此感謝上帝、讚美上帝,這是理所當然的。

In Job, the Hebrew term ha-satan (“the accuser”) seems to be used as a title referring to the function performed by of one of the “heavenly beings” in God’s retinue (Job 1:6), rather than a personal name for the devil. The meaning of this is much debated among scholars. It not our purpose to take a stance in this debate, so we have accepted the term used in all the major translations, namely, “Satan.”

神允許撒但毀去約伯的財富(約伯記1:13-22)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時局艱困的時候,痛苦就來了。如果我們受到冷落、沒有升遷,甚至丟掉工作、長期罹患慢性疾病、失去我們所愛的人時,又會怎樣呢?我們會面對這樣的問題:「上帝在順遂的時候祝福,那現在是在懲罰我嗎?」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是上帝正在懲罰我們,我們應該改變言行舉止,這樣祂纔會停止降罰。但是,如果我們所遭遇的困境並非來自上帝的懲罰,那麼改變我們的言行舉止也不會有什麼用的。有時候,這樣可能正好與上帝想要我們做的事情背道而馳。

假想一個情況:一名教師在學校預算短缺時遭到裁員,她這麼想:「一定是因爲我沒有去宣教,所以上帝才這麼懲罰我。」把她遭受裁員當作一個警訊,她就報名去就讀神學院,還借錢來繳學費。三年後,她畢業了,要開始爲她的宣教事工募款。如果上帝真的是因爲她不去宣教,而用裁員來懲罰她,那麼她已經停止過犯了。情況應該就要變好了。

但是,如果她受到裁員不是上帝要懲罰她呢?如果,上帝根本無意要她去做宣教士呢?在宣教的時候,她也可能失去當一名老師來服事上帝的機會。更糟糕的是,如果她沒能爲宣教事工募到款呢?那麼她不但失去了工作,而且還要揹負好幾萬元的債務。如果她的宣教事功並不順利,那是不是就要說上帝離棄了她呢?她會不會失去對上帝信仰、甚至痛恨上帝?如果她果真如此改變,那她絕不是第一例。或許這都是因爲她誤把她遭到資遣,當做是上帝要懲罰她了。遭遇不幸是否是因爲上帝不高興,這絕不是一個小問題。

指控者——撒但,想要設一個網羅陷害約伯。撒但對上帝說,如果祂挪去如此豐富賜給約伯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伯1:11;2:4)。如果撒但能騙約伯相信他是受了上帝懲罰,約伯就會掉入兩種陷阱之一。他可能錯以爲他所做的冒犯到神了,因而不再遵行以往公義的行爲。或者,更中指控者下懷的是,約伯會因爲自己不應該受罰而怨恨上帝,然後就離棄神。這兩種狀況,都是離棄了神。

但神允許撒但這麼做。我們不知道爲什麼。在那充滿磨難的一天,幾乎約伯所有一切都遭洗劫一空,他所愛的人,包含他的子女,都遭到殘酷的殺害(伯1:13-16)。但是約伯既沒有認爲神要懲罰他,也沒有埋怨上帝的作爲。他反而敬拜神(伯1:20)。在他如此低潮的時刻,約伯稱頌上帝在生命中各種景況的權柄,不管是好的情況、還是壞的情況。「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1:21)。

約伯如此平靜的態度,令人印象深刻。他很清楚他以前所擁有的一切財富,都是上帝所賜。他並沒有認爲自己配得上帝的恩賜,雖然前面說過他是一個義人(暗示於約伯記1:1, 5, 在約伯記6:24-30中清楚說到...等。)因爲他明白他不配得到自己先前的賜福,所以他也知道他不應該得到他面臨的苦難。他沒有從自己的處境來看上帝是否悅納。結果,他並沒有裝做知道上帝爲何那時賜他財富、這時又沒有如此。

約伯有力反駁了所謂「成功福音(prosperity gespel)」——這種信仰觀宣稱與上帝有合宜關係的人都會得到豐富資財。實際上並非如此,約伯就是一個最佳的證人。約伯的例子也反駁了「貧困福音(poverty gospel)」——這種神學宣稱相反的一面,跟神合宜的關係應該要過貧困的生活。信徒應該刻意效法約伯失去一切,這種觀念可能性極低,也根本不是約伯記中所要談的重點,可能連次要的議題都談不上。若環境和服侍神需要,神可能會要我們放棄一切來跟隨他。但是約伯記並沒有建議說,神的本意是要每一個人過貧窮的日子。約伯原有的財富,單純就是上帝的賜福,而他極度的窮困也單純就是一場災難。

約伯在不幸之中能夠持守信仰,是因爲他對財富有正確觀念。因爲他經歷過從神賜下的福份,他也預備好承受不幸,不會對所遇到的事太快下定論。他知道有些事他並不明白,也就是爲何上帝要賜福給他、或者爲何允許我們落入艱困處境。並且,他清楚知道一些事情,就是上帝是信實的、就算有時上帝讓我們經歷極深的痛楚、承受很大的苦難。結果,「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犯罪,也不以上帝爲愚妄」(伯1:22)。

神允許撒但傷害約伯健康(約伯記2:1-11)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約伯能夠承受這場極殘酷的損失,仍然持守純正、無可指責[2](伯2:3)。但是撒但可不善罷甘休。也許約伯所受的還不夠沉痛。撒但說他現在還願意服事神,也只是因爲他身體還健康(伯2:4)。因此,神允許指控者讓約伯受苦,「從腳掌到頭頂長毒瘡」(伯2:7)。這個慘況讓約伯的太太非常生氣,對他說:「你仍然持守你的純正嗎?你棄掉上帝,死了吧!」(伯2:9)。 他太太知道約伯在上帝眼中是無可指責的,但是跟約伯不一樣的,她沒有看到重點是,如果上帝不再賜福,也應當持守信仰、無可指責。約伯的回覆,是聖經中極爲經典的段落:「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裏得福,不也受禍嗎?」(伯2:10)

又一處,我們看到約伯將生命中一切處境歸因於上帝。這時,約伯並不知道在他的處境背後,天上發生的事。他並不知道天上發生了什麼事,純粹靠着他的誠正信仰保守而不離棄上帝。我們呢?我們是否明白自己也像約伯一樣,並不瞭解我們的富有與貧困背後屬天的奧祕?我們是否對貧困有所準備,在景況好的時候,就操練忠心、感恩?我們在約伯記1:5中看到,約伯不間斷禱告、獻祭的習慣,可能會讓人覺得不合時宜、過度講究。但是,現在我們知道,一生之久忠心的操練,使他在極度艱困的環境中,得以持守忠心。相信神可能是一時之間的事。持守純正則是一生的事。

約伯的不幸與工作職場有關,他失去了一切維生所需的。災難擴散到他的家人,最後甚至到了自己。這個模式在我們身上也是一樣。我們的工作是我們自我認同的基本依據,因此職場上的挫折很容易擴散到我們的家庭和個人生命。職場上的成敗會威脅到我們自我認同,甚至是我們的公正誠心。這一切再加上失去收入和安全感之後很實際的壓力,很可能就會嚴重擾亂家庭關係。雖然這些還不致於造成即刻喪命,工作相關的壓力還是可能長期破壞家人之間的關係。最後,我們很可能會陷入生理與心理衰弱的健康問題。我們很可能沒有平安、不得安息,甚至無法睡個好覺(伯3:26)。在這種處境之中,約伯仍然持守誠正。我們很可能會忍不住要由此得出一些道德規範,例如說:「千萬別過度埋首在工作之中,弄到家庭、健康問題一堆。」但是,這和約伯這段沉痛的經歷沒有任何關係。約伯遇到的問題,確實影響了他的家庭、健康,還有他的工作。約伯記所蘊涵的智慧,不是要談怎麼運用智慧減少不幸,而是關於在生命極困難的時刻,要怎樣繼續持守誠正。

The Hebrew word tam, translated as “integrity,” has the same root as tummah, translated in the same verse as “blameless.”

朋友探訪安慰約伯(約伯記2:11-13)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撒但心機用盡,讓約伯吃足了苦頭,但是約伯也得到一些人支持。約伯的三位朋友上場了——三個敏感、敬虔、有同情心的朋友。他們走了很遠的路過來,坐在約伯身旁,一連七個晝夜(伯2:13)。他們都很有智慧,在那七天裏,一句話也沒有說。安慰臨到,是因爲身處不幸之時有朋友一旁陪伴,而不是因爲他們可能說了什麼話使情況變好的。他們無論說什麼,都不能使得情況改善。